庚子秋冬,予授韓師一九級漢三班詩詞課,共四十有七子焉。白發譚詩,紅巾掩笑,盡得林下悠游之樂。期終核其習作,格律有誤者,一人而已。而青紅可誦者,數竟過半,為之暗喜者累日。乃稍加按語,輯而存之,樂觀其成也。渺之并記于停云之居。 林曉儀《偶得》 獨坐書齋日正中,疏簾北卷待涼風。 青松有意蔭童子,碧水無心擾釣翁。 渺之曰:氣息純正。后半出以對仗,自然而不覺其工巧,尤佳。 《古意》 琴開三徑菊,客隱五湖心。 富貴隨煙散,詩書越古今。 渺之曰:起對高遠,三四轉合有度,所論亦正。 周惠怡《采桑子》 停云寒碧冰橋畔,修竹叢叢。 泉水叮咚。煙靄朦朦月似弓。 清輝一剪梅花綻,疏影重重。 暗度香風。雪作冰姿玉作容。 渺之曰:采桑調須流轉,此作得其體也。“泉水叮咚。煙靄朦朦月似弓。”少年手筆,不妨純真,便勝卻老干體無數。下闋優雅,結亦有神。 林佳燕《獨坐湖邊亭》 綠徑湖邊過,亭深足跡稀。 寒枝青蕊綴,秋水白鳩飛。 蔓草嘗朝露,群魚飲夕暉。 閑斟千盞靜,詩樂并攜歸。 渺之曰:“亭深足跡稀”,“深”字下得妙,漸入佳境。頷聯瀟逸,頸聯生新,惟起句皆用名詞,平頭須避。 鄭惠婷《山花子》 月正懸時聽雨揚,庭前湖畔望亭涼。 影緲婆娑幻音貌,不思量。 零碎情思無可訴,茫茫悔意夢中藏。 獨樹榕枝挑舊憶,自難忘。 渺之曰:有雨則無月,“月正懸時聽雨揚”,此所謂奇而無理者也,物理還須細推。下片略順,結語“挑”字出色。 吳佩娜《蝶戀花》 一片閑愁無處著。 空里游絲,直任風漂泊。 吹斷闌干花不落,夕陽卻照樓臺閣。 昨夜西窗孤枕角。 夢短難成,春去秋來錯。 燕子歸時應未覺,花枝猶有余香駁。 渺之曰:起便得體,尤為難得。上結“樓臺閣”詞費。下片漸入佳境,結拍尤善,“駁”字險韻妥用,如此乃佳。 黃娜《十六字令》 孤。大漠黃沙酒一壺。 關山破,何處是歸途? 渺之曰:賞其女生有英氣也。 洪紫欣《送友人》 濯錦江頭垂綠柳,西風鶴唳替人悲。 蘭舟催發蓉城遠,孤影斜暉與子隨。 渺之曰:通順達意,初學能此即可也。 黃榮鈺《觀東麗湖有感》 清風俏惹青絲雨,寒碧輕扶東麗腰。 斜日小亭湖上臥,不如鴨隊樂逍遙。 渺之曰:韓園即景之作,是為難得。學而能用,斯為可貴。小女生角度,總是純真,樂亦在其中矣。 戎舒欣《寄少年》 高歌縱馬風流客,劍舞乾坤意氣揚。 岱岳橫生鴻鵠志,山河正待少年郎。 渺之曰:賞其少年有志氣、女生有英氣也。 江嘉琪《邂逅》 絲絲綠柳迎風舞,縷縷琴音指上流。 水漾浮光帆影動,風揚薄袖欲遮羞。 渺之曰:能表情達意,便可。 黃文麗《夜行有感》 曉風云濕碧苔花,寒色涼波紅槿樹。 龍虎旗飄夜梵空,九枝燈寄五原屬。 玉潭星斗虛窗明,旌旆影搖江漢路。 曲盡重山萬籟輕,殘煙裊裊孤舟度。 渺之曰:此篇七古,居然長吉。氣足力到,斯為難得。 許鳳琴《唐多令》 碧海夜年年,冰輪今又圓。 欲問之,天上娥仙。 斫去蟾宮折桂影,清輝里、盡人間。 市井鬧燈歡,街坊歌舞喧。 看良辰、秋月無邊。 淡酒一杯誰與共,且暢飲,醉同眠。 渺之曰:“斫去蟾宮折桂影,清輝里、盡人間”,化用老杜“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得體。 鄧文譽《春懷》 春意東來度,池塘草色齊。 別從鴻雁起,迢遞未及棲。 渺之曰:頗得六朝古意。 林舒沂《卜算子》 九耀臥田家,竟日耕耘苦, 時見農人獨越鄉,牧草炊煙去。 疾步漸天光,寂寞溪流渡, 麥隴開花又經年,不辯歸家路。 渺之曰:上片寫田家而憫農之意在其中矣。下片蕩開筆墨,虛實相生,便好。 陳雅婷《漓江韻影》 千峰疊翠凈無邊,浩渺煙波逸境天。 一曲山歌飛兩岸,漁燈幾點雨如煙。 渺之曰:清新。結句寫景如在眼前,又有馀韻。 孫琪琪《山中隱》 月朵清溪處,何人輕浣紗? 夕陽環草墅,裊裊鶴煙斜 。 渺之曰:月朵生新,馀者尚能通順。 張金玉《晚夜有感》 臨窗聽雨夜,落筆寄相思。 又是芳菲盡,白頭寂寞時。 渺之曰:起承轉合,能得體也。 溫瀾《長相思·向晚獨飲》 恨一人,喜一人。 霞落鴻飛盞尚溫,提杯不作文。 雨紛紛,風紛紛。 掩面挑燈思故春,醉時懷舊恩。 渺之曰:能寫個人之感,雖青澀亦好,以其真也。 黃敏儀《孟冬八日游東山島》 倦鳥聲聲急,行人緩緩歸。 汀州留漢月,獨釣一江暉。 又一稿 倦鳥聲聲急,行人緩緩歸。 霜花空作別,猶自戀馀暉。 渺之曰:二稿各有好處,一有古意,二有情,故皆留之。 林喬珊《山中》 獨有山中客,聽聞鳥獸音。 云崖當作枕,斧壁可為衾。 燕雀常銜草,雛兒繞綠林。 孤云來寄夢,皓月悟明心。 渺之曰:頷聯古雅。頸聯“燕雀”對“雛兒”不工,可再改。 劉凌燕《泰然》 無心出岫云常在,有志凌霄鶴未還。 世事了之猶已矣,年光負卻亦徒然。 渺之曰:上半對仗不錯,后半議論稍直。 梁婷珍《仲秋夜坐》 月明如水浸寒窗,獨坐空齋思渺茫。 不是秋風吹客夢,何人知我在他鄉。 渺之曰:雖多用古人詞句,尚能達己之情,結語有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