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周旋:沿海城市風暴潮災害及其防治 原創 朱喜、周旋 水利天下 2025年07月04日 12:13 福建 分享是最大的支持 關注是最好的鼓勵 【編者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本公眾號創辦的座右銘,也是奮斗的目標。長期以來,我們始終把推文質量、品質放在第一位,精挑細選。本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信息之宗旨,為更好地豐富平臺內容與專業水平,力求打造水利行業精品公眾號平臺之精神,【水利天下】開辦【百家論水】專欄,專欄集各位專家智慧,進行熱點解讀、獨到見解、沙龍研討、案例或經驗總結、分析等原創分享。本期為第454期,分享人(作者)是朱喜老師。本文經作者授權同意本平臺發布,文章純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欄目平臺觀點,文責自負。讓我們一起致敬分享者并與諸位分享、交流,歡迎各位文末留言。 ![]() 二 文章全文 沿海城市風暴潮災害及其防治 朱喜、周旋 據統計,1949—1993年的45年中,我國共發生過程最大增水超過1m的臺風風暴潮269次,其中風暴潮位超過2m的49次,超過3m的10次。共造成了特大潮災14次,嚴重潮災33次。 1沿海城市風暴潮災歷史 我國是世界上風暴潮最嚴重的國家之一。1782年清代的一次強溫帶風暴潮,曾使山東無棣至濰縣等7個縣受害。1895年4月28、29日,渤海灣發生風暴潮,毀掉了大沽口幾乎全部建筑物,整個地區變成一片“澤國”,“海防各營死者2000余人”。1922年8月2日一次強臺風風暴潮襲擊了汕頭地區,造成特大風暴潮災。 上海地區在歷史上也曾發生多起非常嚴重的特大風暴潮災。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696年,水面高于城丈許(1丈=3m);嘉定、崇明及吳淞、川沙、柘林八、九團等處,受淹一萬八千戶,淹死者共十萬余人。黑夜驚濤猝至,居人不復相顧,奔竄無路,至天明水退,而積尸如山,慘不忍言。這是我國風暴潮災害歷史的文字記載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據統計,漢代至公元1946年的兩千年間,我國沿海共發生特大潮災576次,一次潮災的死亡人數少則成百上千,多則上萬及至十萬之多。 2東南沿海城市50-60年代風暴潮災害 ⑴1956年第12號(Wanda)強臺風引起的特大風暴潮,使浙江省淹沒農田40萬畝,死亡人數4629人。 ⑵1969年第3號(Viola)強臺風登陸廣東惠來,造成汕頭地區特大風暴潮災,汕頭市進水,街道漫水1.5~2m,牛田洋大堤被沖垮。有1554人喪生。但較1922年同一地區相同強度的風暴潮,死亡人數減少了98%。 ⑶1964年4月5日發生在渤海的溫帶氣旋風暴潮,使海水涌入陸地20至30km,造成了1949年以來渤海沿岸最嚴重的風暴潮災。黃河入海口受潮水頂托,浸溢為患,加重了災情,萊州灣地區及黃河口一帶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慘重。 ⑷1969年4月23日,溫帶風暴潮使無棣至昌邑、萊州的沿海一帶海水內侵達30至40km。 3 2010和2013年東南沿海城市發生多次臺風暴雨水災 ⑴2010年9·21廣東高州臺風暴雨特大水災。9月21日,受臺風凡亞比影響,茂名市下轄的高州市馬貴、大坡、古丁、深鎮、長坡、東岸等地遭受特大暴雨襲擊。 造成高州市、信宜市、陽春市三市共死亡13人,失蹤33人。 ⑵2013年廣東臺風暴雨水災。8月16日以來,廣東省遭受臺風“尤特”襲擊,大部地區發生強降雨,造成嚴重災害。致43人死亡,9人失蹤,805萬人受災。其中汕頭遭受第11號強臺風“尤特”和第十二號臺風“潭美”雙重影響,造成8.17特大水災,共造成135.42萬人受災,死亡12人,失蹤2人,直接經濟損失達37.5億元。 ⑶2013年寧波臺風暴雨水災。10月的水災中,甬江流域遭遇有水文記錄以來最大規模的強降雨,加之天文大潮的影響,寧波多地發生嚴重內澇,交通、電力長時間大面積中斷,其中尤以余姚市發生的災害最為嚴重。據統計,寧波全市遭受經濟損失超過333億元,受災人口達到248萬人。 ![]() 沿海城市臺風暴雨圖 ⑷2013年余姚菲特臺風暴雨洪澇災害。10月7日受臺風“菲特”影響,浙江余姚遭遇新中國成立以來當地最嚴重水災。70%以上城區受淹,主城區城市交通癱瘓。因為進水導致部分變電所、水廠、通訊設備障礙,供電供水出現困難。全市21個鄉鎮、街道均受災,受災人口832870人,城區大面積受淹,主城區城市交通癱瘓,大部分住宅小區低層進水,主城區全線停水、停電,商貿業損失嚴重。城區積水于10月12日才基本退去。 42023年福建沿海城市臺風暴雨災害 2023年7月和9月福建發生2次特大暴雨災害。第一次于7月由臺風杜蘇芮導致,7月28日06時~29日11時累計雨量,共有17個縣(市、區)的56個鄉鎮超過400mm,其中9個縣(市、區)的24個鄉鎮超過500mm,以涵江區白沙鎮754.6mm為最大,最大小時雨量為荔城區新度鎮151.2mm。共造成266.69萬人受災,緊急避險轉移39.95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6.24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7396.27hm2,其中絕收面積1701.76hm2;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3357間,一般損壞房屋14998間,直接經濟損失147.55億元。第二次由9月的臺風海葵導致,臺風強降雨共造成福建159.16萬人受災,轉移群眾29.41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9949.71hm2,倒損房屋2537間,直接經濟損失50.54億元。 5 沿海城市風暴潮災害防治總體思路 我國是世界上風暴潮最多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歷史上遭受了嚴重的災害,新中國成立后,大力防治風暴潮,受災程度明顯逐步減輕。風暴潮災害是一種特殊的水災,進入21世紀后,雖然自然界發生風暴潮的規律依舊,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研究并掌握其規律性,我國防治風暴潮的能力顯著增強,受災程度明顯減輕。今后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完全可以有效抵御臺風暴雨、洪澇水災、高潮位和海浪災害,完全可以消除災害或大幅度減少災害。 ⑴對風暴潮的雨情水情和潮位進行科學準確的監測和預報預警。對風暴潮可能造成的災害進行評估,提出減小現狀城市村鎮損失的應對措施。 ⑵建設高標準抗災工程,提高城市村鎮今后的抗災能力。 ⑶做好消災減災的防御工作,包括做好防治的預案及超標準或突發性事件的應急預案。 6建設風暴潮高標準防治工程體系 防治風暴潮災害包括三部分:洪災、澇災和潮災。 ⑴高標準防治澇災。臺風暴雨一般是大暴雨或特大暴雨。所以防治澇災要以歷史上最大的降雨(包括1h、6h、24h及多日連續降雨)加安全系數分別進行高標準設計、施工和管理,城市要有足夠蓄滯水及排水能力。有條件的可如江蘇無錫市建設高標準的可封閉防治洪澇控制圈工程防治洪澇。 ⑵高標準防治洪災。洪災指城市上游輸入洪水造成的災害。全流域統一規劃,上游以蓄為主,中游以蓄滯為主、下游以排泄為主。其中上游水庫有堅固的建筑物和大壩,大壩有相當的超高,泄洪閘(洞)和溢流壩有足夠的泄洪能力,保證水庫及下游河道的安全,上游湖泊、蓄滯洪有堅固的大堤和超高,水庫、湖泊和蓄滯洪盡量多的蓄滯洪水,以減少或減緩進入城市的洪水;城市下游河道有足夠的排泄洪澇的能力,河道堤防堅固、有足夠的過流斷面,消除一切擋水的因素和隱患,地面排泄能力不足則可建地下排水隧洞,實施大流量抽排。 ⑶高標準防治潮災。風暴潮同時包括天文大潮或海嘯造成的高潮位及風浪。防治高潮位及風浪造成的災害,以建設高標準的擋潮(浪)墻或堤及建設擋潮閘為主;具有開闊的淺水域或淺灘的可以大規模種植紅樹林或蘆葦灘,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小風浪。 ⑷一城一策。各城市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將上述幾類措施密切結合、統一規劃,在發生風暴潮三碰頭或四碰頭的最不利情況時,能夠有效抵御臺風暴雨、洪澇水災、高潮位和海浪災害。在規劃標準以內消除災害,當超標準或發生突發性災害事件時能夠大幅度減輕災害程度。 作者供稿于2025年7月3日 附:作者簡介 ![]() 朱喜老師在第十三屆水科學發展論壇上分享觀點、看法 朱喜:1968年畢業于烏魯木齊農墾大學,高工,中國水利學會會員;在新疆水利行業工作至1985年調回無錫,于無錫市水資源管理處、犢山工程管理處等9個單位工作過,2005年退休前后工作于無錫市水利局12年。前后從事水資源、水工程規劃、設計和管理工作50余年,2002起從事河湖水污染、水環境、水生態研究,2007年起從事太湖等大中型湖泊消除藍藻爆發、富營養化技術及其應用理論研究。2007年6月首先提出太湖2007年5.29供水危機實質是“湖泛”的理論,為政府采納和專家認同;提出新溝河“引江濟太”的設想;2007-2013年任無錫市藍藻辦顧問。 共編撰出版7部技術專著:《太湖(湖庫)污染和藍藻爆發治理與預防100問》(2024),《太湖藍藻持續爆發原因及防治措施》(2022),《河湖污染與藍藻爆發治理技術》(2021),《河湖生態環境治理與調研》(2018),《中國淡水湖泊藍藻爆發治理與預防》(2014),《太湖藍藻治理創新與實踐》(2012),《太湖無錫地區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2009)。 主編4個規劃:《無錫市水資源綜合規劃》(2007),《無錫市水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規劃》(2006),《無錫市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規劃》(2005),《無錫市區水資源保護規劃》(1995)。 發表有關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河湖治理、2007年供水危機、調水、防御洪澇、污水處理提標、治理太湖巢湖滇池富營養化和藍藻爆發等百余篇文章,參加全國百余場學術研討交流會并作報告。 聯系方式:13861812162(微信同號);2570685487@qq.com。 ![]() 周旋:江蘇鹽城人,畢業于河海大學水利工程專業,工程師。工作單位為無錫市濱湖區水利局,從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等工作。 ![]() 本期【百家論水】專欄系列就到這里了,大家有需要交流探討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或轉發、分享,期待各位下期再見。 編者:薛國強 校審:朱 喜 相關鏈接: 來源:整理網絡媒體、官網等 |
|
來自: 濤兒_dlwangtao > 《水利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