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張晗 他曾是部隊三次榮立三等功的尖兵,如今卻是在廣州扛著百斤重物爬樓的工人,也是有83萬粉絲關注的“扛樓小霸王”。幾種身份之間,隔著一袋袋水泥、一道道磨破的傷痕和一方小小的手機屏幕,卻又很現實地統一在年輕的阿文身上。他說,當兵出來做體力勞動不可惜。在他的視頻下,既有戰友親切呼喚“老班長”,也有人質疑:“這是真的扛樓,還是在作秀?”當然,更有無數人透過他的鏡頭,看到了這群在樓梯間用肩膀扛起生活的人。 阿文來自廣西桂林,今年剛滿30歲。在部隊服役八年的經歷讓他鍛煉出了一副好身體。剛入伍時,別人說他撐不過兩年,他咬牙堅持了八年。退伍后,他再度選擇了一條讓人看不明白的路——扛樓。他說:“我能扛??傅闷鹕睿部傅米∷新曇簟!?/p> 從“三等功”到“扛樓工” 記者初見阿文,是在工地等材料備齊的間隙。他坐在花壇邊安靜地刷著手機,穿著一件后背被磨出洞的軍綠色短袖,黑短褲、灰襪子配迷彩鞋。很難將面前這個眼神明亮、笑容靦腆的男人與視頻里那個扛著建材爬樓的“猛男”重合。他說話溫和,帶點廣西口音,唯有那身線條分明的肌肉和眉宇間揮之不去的堅毅透露著過往的淬煉。 當年入伍,沒人看好這個皮膚黝黑、個頭不高的小伙子。“最多熬兩年就扛不住了?!编l親們私下這么說??砂⑽牟粌H堅持了八年,還三次榮立三等功。八年軍旅生涯中,他強健了體魄,磨礪了意志,也把“能扛”刻進了骨子里。 阿文至今記得自己入伍第三年、立第一個三等功的時刻。他在一場萬人比武大賽中奪得某項目的第二名,部隊將喜報敲鑼打鼓地送回桂林老家?!斑@么多年,我頭一回讓父母的脊梁骨挺直了!”他回憶道,語氣里仍有無法掩飾的自豪。那些年,人家都說在部隊要“立功、入黨、提干”。前兩樣他完成了,卻沒想著提干。“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角色和認知。我覺得自己更適合當一個兵?!北е@份清醒,入伍第八年,他決定離開部隊,到外面闖一闖。 退伍后的第一站便是廣州。他做旅游管家,被親切喚作“文仔”;他花五萬元去考健身教練證,卻發現自己不善推銷;他與人合伙開飯店,每日披星戴月,月薪僅四千元,最終血本無歸。幾番嘗試,幾番碰壁。如今再提那段日子,他笑聲爽朗里帶著釋然:“那些都是我認知以外的事情。我這人,還是適合做自己認知以內的事。”所謂“認知以內”,就是付出汗水和勞動,換來等價的、日結的回報。“規則簡單,心里踏實?!边@是生活教給他的樸素真理。 2023年10月,他無意間刷到一條“扛樓能日入千元”的視頻,那一刻,他眼前一亮,“這活我能干”。 樓梯間的生存法則 午后,教學樓下,阿文正將一個高近兩米、重逾百斤的柜子緩緩推至樓梯口。半披在后背的短袖早已被汗水浸濕,緊貼在結實的背脊上。他沒有多余的話,只是將繩帶一道道纏緊,用力打結,動作利落得像在部隊打背包。 重量覆上肩頭的瞬間,身體繃成一道堅實曲線,如同拉滿弦的弓。“起!”伴隨一聲短促的吆喝,阿文整個人沉穩起身,一百多斤的柜子穩穩當當地離了地。 轉彎,樓梯間低矮的門框逼得他不得不順勢深蹲,身體幾乎折疊,卻仍穩穩托住背后的重量。鞋底早已被汗水浸透,每走一步,都在臺階上留下一個潮濕而清晰的印跡。連成線的汗珠順著皮膚滾落,沿著白色柜壁滑出幾道蜿蜒的水痕,在陽光下微微發亮。 他一口氣爬上三樓,卸貨時再次深蹲,待柜子平穩落地,利落地起身抽出繩帶。這樣的動作,今天還要重復十幾次。 “丟人?怎么會?”阿文回答得干脆,“部隊教我能扛能打,更教我誠實勞動、腳踏實地。靠自己的汗水賺錢,怎么會丟人?”他坦言,退伍費部分用來償還老家學區房的貸款,如今每月仍需繼續還貸。“錢再多也經不住折騰,還是要穩定下來?!?/p> 廣州的樓梯間成為了阿文的新“戰場”。這里的生存法則簡單而殘酷:扛得起,就能活下去。初入行,他給扛樓公司打工,按單分成,這樣過了三個月,他琢磨透了:“不如給自己賣命?!?024年春節后,他離了公司,自己接單。 戰友、兄弟與江湖 扛樓工們都有接單群,習慣組團干:大單一起上,小單各自分。阿文的“兄弟連”有四個人:祥子、旺總,還有他表哥“表”。 四個人各有各的擔子,也各有各的本事:祥子也當過兵,為還債,干活肯下死勁;旺總活泛,常給大家拉單子;“表”特地從老家來廣州投奔,雖然瘦,干起活來也挺猛。 團隊協作是生存的延伸。磨合久了,就有了默契?!敖洺R黄鸶苫?,就互相信任,遇到大材料,和不熟的人沒法合作,怕人頂不住跑了,其他人必受傷?!卑⑽慕拥礁刹贿^來的單子就派給兄弟,絕不抽一分錢?!拔易约壕褪沁@樣過來的,何必為難兄弟?” 干完活,兄弟們總愛去阿文家吃飯。他下廚,大伙喝酒聊天,卸下一身疲憊。在部隊,他和戰友同吃同住同訓練;在廣州,他和兄弟同扛同累同賺錢。樓梯間里,他們扛住的不僅是“重”的代價、“累”的日常,還有漂泊異鄉的孤獨。 生存的代價是身體的磨損。阿文記得賺得最多的一次,2050元。那天他通宵未眠,背幾米長的毛玻璃上五樓。處處小心,怕磕了碎了。完工才發現,自己的肩膀到鎖骨勒出血痕,整塊肉都爛了。受傷更是家常便飯。阿文的背包里常備酒精、碘伏、包扎帶,這是在部隊當衛生員時養成的習慣。在他看來,高風險與高收入成正比?!皢巫佣嗟臅r候,幾乎天天有活,一個月能賺一萬五六。” 收入可觀,花銷也不少。有段時間他拼得狠,常通宵干活,身體熬得汗毛都變黃了,只好買奶粉補充營養?!案晌覀冞@行,千萬別舍不得吃。舍不得吃的時候,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彼傔@么跟兄弟說。 扛住了,清醒地活 2024年6月,阿文接替“扛樓小霸王”賬號攝影師阿濤的前搭檔,成為賬號的新主角。初衷很簡單,拍視頻給老板們看,證明他們是專業的。 意外走紅,是因回應網友那句“當兵出來去做體力勞動,很可惜”。面對鏡頭,阿文說得很坦然:“我們當兵的,穿上軍裝保家衛國,脫下軍裝回歸小家。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要有人去做?!睅拙鋵嵲谠挻騽恿藷o數人,“扛樓小霸王”火了。 流量面前,阿文沒有飄飄然,而是清醒地與“網紅”身份保持距離。他直言:“要靠自己的勞動賺錢,錢來得干凈,才花得安心?!爆F在,他依然每天帶著小推車、繩索和泡沫墊板,騎著電動車穿梭全城,去等活、接單、爬樓?!耙衅匠P模劝褬强负??!彼麑ⅰ靶“酝酢边@個頭銜歸于所有扛樓的兄弟,“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小霸王?!?/p> 所有的清醒,都與他來時的路有關。童年時家境不好,阿文七八歲就跟著母親去鋪路賺錢,卻換來有些人的嘲弄:“你個傻子,跟你媽去干活干嗎?”那種被看輕的感覺,他刻在心里,卻鍛造了“要活給自己看”的倔強。他用八年軍旅生涯回應了最初的看輕。如今,他用肩膀扛起尊嚴,回應著所有的質疑。“從群眾中來,回到群眾中去,并沒有什么對與錯?!边@正是他堅守的人生信條。 從軍營比武場到廣州樓梯間,從榮譽等身到重壓磨礪,阿文一直在“扛”。他扛起生活,也扛住誘惑;扛住非議,也扛住清醒。阿文對未來的規劃清醒而務實?!皬拈L遠看,這行肯定損害身體?!彼娺^同行受傷,自己也有腳趾被瓷磚碾傷的驚險。因此,他的愿望很樸實:“希望自己,還有所有扛樓的兄弟,都能健健康康地退出?!彼媱澲俑蓭啄辏瑪€些錢,回老家找點活計。 夕陽西下,最后一批柜子安置妥當。阿文和兄弟們癱坐在教學樓前的空地上,等著老板驗收,微信到賬的提示音響起。他們擦擦汗,喝點水,互相打趣一句“還猛不猛得起?”繼續計劃著晚上去哪里干活。 渾身像是散了架,但眼神里卻有實實在在的輕松。阿文站起身,活動了一下酸痛的腰背。明天還有新的樓要爬、新的貨要扛。他知道,只要還能扛得住肩上的重量,就能扛得起自己的生活。在重力與浮名之間,阿文走出一條扎實的路——狹窄、陡峭、布滿汗塵,卻通往真實的生存與尊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