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起201 7年的帶班隨筆,“有話好好說,有事商量說”的原則依舊清晰。對新班主任而言,“會說話”不是普通技巧,而是打開教育心門的鑰匙——會夸學生,能給學生成長注入底氣;會與家長溝通,可凝聚教育合力。今晚一邊伴著音樂,一邊想著和新班主任聊聊“會說話”的門道。 會夸學生:化“隨口表揚”為“成長導航” 初任班主任,不少人愛用“你真棒”這類泛泛之詞夸學生,可這樣的表揚像陣風,學生聽過就忘,甚至覺得老師敷衍。真正有用的夸獎,要做到“夸具體、夸過程、夸努力”,讓學生清楚自己的優勢,也知道如何提升。 ![]() 學生A剛開學時,上課常低頭開小差,作業潦草。一次語文課,他難得舉手答基礎題,聲音還小。若只說“你敢舉手很棒”,效果有限。我走到他身邊說:“老師看到你盯著黑板想了好久才舉手,雖然聲音不大,但答案完全正確。你看,專注聽講、認真思考就能答對,下次聲音再響亮些,我就能聽到你的獨到思路了。”之后,我留意他作業里的進步,比如“生字聽寫少錯了幾個”“閱讀答題思路更清晰了”,并及時夸贊。半個月后,他上課抬頭次數變多,不僅主動舉手,還能在小組討論時幫同學講題。他在周記里說,因為老師的話,才發現自己能學好。 ![]() 負責黑板報畫畫的B同學,因畫錯圖案急得快哭,還自責“我太笨了”。我沒有簡單安慰,而是蹲下身指著黑板報說:“你看,太陽光線多細膩,小花也很可愛。這畫錯的云朵,添幾筆就能變成小鳥翅膀,畫面反而更生動。你不是笨,是對自己要求高、用心,這個任務交給你,我們都相信你。”后來,B同學不僅改好了黑板報,還主動提出下次提前畫草稿。會夸學生,其實是幫他們發現自身閃光點,學會用積極眼光看待“不完美”。 ![]() 會與家長溝通:變“單向告狀”為“雙向奔赴” 新班主任大多怕和家長溝通學生問題,怕說重了讓家長反感,說輕了沒用,更怕一開口就是“您家孩子犯錯了”,把溝通變成“單向告狀”。其實,與家長溝通的核心是“先共情、再客觀、給建議”,讓家長真切感受到老師和他們一條心,都是為了孩子成長。 有新班主任曾求助,N同學總遲到,她每次給家長發消息都是“N同學又遲到,多提醒”,家長回應冷淡,問題也沒解決。我建議她換種方式,先肯定家長,再客觀說情況,給具體建議。后來,她給N同學媽媽發消息:“您好!作為通校生,您每天早出晚歸接孩子很辛苦。N同學最近遲到了幾次,她自己說早上收拾書包磨蹭,還常忘帶作業本。不過小N在班里特別熱心,經常幫同學解題。要是能解決遲到問題,她的狀態會更棒。您看晚上能不能和她一起列個'睡前準備清單’,提前整理好東西,定個比平時早10分鐘的鬧鐘?咱們一起幫她養成好習慣,您有想法隨時和我交流。”不久后,N媽媽積極回應,還和孩子一起制定了清單,孩子遲到次數逐漸減少,家長也主動分享孩子的進步。可見,家長不是不配合,只要老師先看到孩子優點,帶著誠意溝通,家長自然愿意合作。 ![]() 還有一次,兩位男生課間打鬧,其中一個孩子胳膊擦破皮。我聯系家長時,先安撫:“L爸爸,您別著急,孩子胳膊擦破點皮,已經在校醫室消毒處理了,沒大礙。”等家長情緒平穩,再客觀說明:“他倆是好朋友,課間玩得太瘋不小心撞到一起,都不是故意的。我已經和孩子談過,他們知道要注意安全,我以后也會多提醒。您晚上再看看孩子的傷口,有問題隨時聯系我。”家長不僅沒生氣,還認可我處理得周到。會與家長溝通,就是用真誠打消顧慮,用合作代替對立。 想對新班主任說,“會說話”的底氣來自“用心”。多年前我剛帶班時,也因“不會說話”焦慮過,后來和學生、家長長期相處才發現,“會說話”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實踐中慢慢練出來的。關鍵在于“用心觀察”——用心留意學生的進步和情緒變化,夸獎才能說到點子上;用心察覺家長的需求和顧慮,溝通才能走進心里。 開學季是新起點,也是和學生、家長建立信任的黃金時期。不用怕說不好,秉持“真誠待人、用心做事”的態度,就算一開始說得不完美,學生也能感受到善意,家長也會理解這份用心。教育里的“會說話”,從不是花言巧語,而是讓每句話都帶著溫度,成為學生成長的養分、家校合作的堅固橋梁。 愿新班主任們都能成為“會說話”的教育者,在與學生、家長的雙向奔赴中,收獲教育的幸福。 ![]() |
|
來自: 橋媽hegt3ib2lo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