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爾豐:一個人擋住了雪山之外的不確定 你說,一個忙忙碌碌的中年大臣,被突然調(diào)去守邊疆,那種心情會是什么?西藏很遠(yuǎn),很冷,到處都是大片的雪山,山里的人不聽話,鄰居也蠢蠢欲動,可你偏要去。咱們平時誰都不愿往艱苦地方跑,可歷史上的趙爾豐就這么趕上了——1908年春天,他被清政府點了名,派去當(dāng)駐藏大臣,捍衛(wèi)邊關(guān)。 說實話,那時候的西藏,局勢比咱們想象的還要復(fù)雜。你看,達(dá)賴?yán)锊皇侵辉诶_念經(jīng)的,他精明得很,正琢磨著往東占地盤,把巴塘——現(xiàn)在管它叫四川甘孜州一個小縣——收歸自己的管轄。巴塘這地方離成都也就幾天路程,你說要是真給他拿下了,哪兒是邊疆,哪兒是內(nèi)陸,還分得清嗎?趙爾豐可沒含糊,帶兵過去硬生生把藏軍打了回去,沒給對方任何喘息的機(jī)會。 那場仗其實很不一樣。巴塘這地方,山路難走,藏軍來勢洶洶,老百姓也夾在中間——誰都知道,這不是讓誰多管一畝地的問題,是整個西南誰做主。趙爾豐手里的隊伍一路打,一路進(jìn),幾乎沒怎么停歇,像一股子勁兒上來了,最后直接追進(jìn)了西藏腹地。收復(fù)拉薩的那天,大雪剛停,據(jù)說城門門檻都結(jié)冰了,士兵們氣喘吁吁,卻比誰都清楚,這一站必須頂住。 人家趙爾豐不是個一上任就要立功的官。換成普通人——我如果站在他的位置,很可能就打完拉薩收手了。可是他沒有,他走了一步又一步,把西藏丟掉的地陸續(xù)都收了回來。如果你讓他講那些日子,可能不會提什么“捍衛(wèi)國家”大話,十有八九會說自己一夜只睡三四個小時,前腳處理完軍務(wù),后腳還要安撫當(dāng)?shù)乩习傩眨吹靡姷慕斜憋L(fēng),看不見的叫大局。 有時候我們覺得,歷史就是那種遙遠(yuǎn)的“大事件”,其實哪有那么硬邦邦。趙爾豐收復(fù)西藏的那些年頭,環(huán)境比現(xiàn)在差太多了。200萬平方公里,滿是雪山和高原風(fēng),所有河流都從這塊地冒出來——看看地圖,黃河長江湄公河,名字你熟到不行,但水流下去要經(jīng)過西藏。周邊國家不是傻子,他們也知道誰掌控了水源,誰就是亞洲老大。趙爾豐當(dāng)時負(fù)責(zé)守的,不只是邊境線,是從天上到地上的勢。 別以為守住西藏是幾場仗的事。西藏高原異常難進(jìn),山口像一道一道關(guān)卡。假如那會兒出了啥岔子,比如藏軍得手,那四川就成了真正的“邊境省份”。想想現(xiàn)在我們還能隨便去成都吃火鍋,假如歷史沒這么安排,今天去成都都得辦邊防證。這不是妄想,一旦邊境丟了,不僅地界變了,經(jīng)濟(jì)、國防、三線建設(shè),全都要重新考慮一遍。腹地變前線,你說我們的安全感往哪里找?這點趙爾豐很清楚,他的每一個決定都在算“萬一失守我們還剩什么”。 你如果對軍事感興趣,可以順著想想戰(zhàn)略深度。只要咱們守住了西藏,印度那邊有點什么動靜,我們最多也就是多派倆警察,反手就能把危機(jī)冷下來。否則印軍真敢沖鋒,一個箭步就能跑到成都、昆明,這種緊張你在地圖上都沒法演練出來。 話說回來,趙爾豐到底憑啥能辦成這事?他是清朝官員,但他成事那會兒,清政府其實快要完蛋了。想指望滿清?連北京都快守不住了,東三省一個個丟,說實話,誰還顧西藏?你再想想民國,剛開始那些年革命黨忙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孫中山遠(yuǎn)在海外做演講,國內(nèi)派系林立。你要是把邊疆交給這些新手,除非有大奇跡發(fā)生。 后頭北洋軍閥混了一陣,徐樹錚確實去蒙古玩過一把,結(jié)果也是只熱鬧幾天,沒能守住。至于蔣介石,日本人都打到宜昌了,到解放前云南還沒整合好,就別說西藏了。站在今天往回看,咱們覺得解放軍什么都能辦,但如果趙爾豐沒早點收回西藏,后來的事真不敢說百分百能贏。邊疆的事,最怕出現(xiàn)“既成事實”。一旦喜馬拉雅山南麓那幾家趁虛而入,把桿子插在山頭,高原水源、人氣地盤全都易主,你就算有核武器,也是喝水都得靠人家的臉色。 更別說老百姓的命運了。咱們現(xiàn)在動不動說,去西藏旅游麻煩點也是小事,但要是真丟了,那就是整個中國的心臟給切了去。你可能覺得這是夸張,其實真的不是。這種地理上的優(yōu)勢,絕不能有一絲閃失。 你再順帶想想蒙古——北京就那么近。只要蒙古還在自家手里,世界上恐怕沒哪個首都安全程度能比。但歷史沒總眷顧我們。當(dāng)年如果蘇聯(lián)鐵了心,九天也許就能推到北京城下。那種擔(dān)心,不是你在書桌前看地圖能理解的,只有真的站在風(fēng)口浪尖的人才明白。 這就是趙爾豐的意義。他不是神,也不是完美無缺的英雄,但每次回顧那幾年,總要心頭一顫。很多事最后都變成了數(shù)字或者地圖上的線條,但當(dāng)年是有人真真切切地睡在軍帳里,壓在心頭的是整個國家的走向。要說感激,有些名字不能忘。趙爾豐,后來十八軍,張國華,他們邊疆上的每一步,至今還守著我們身后的“安全感”。 所以每次走到高原邊緣,看著那些河流和雪山,我總要想一句——如果沒趕上那個節(jié)點,歷史要多艱難?可就是那么幾個人,在雪和風(fēng)里守住了身后的家園。這事兒,值得我們一直放在心上。 |
|
來自: 激揚文字 > 《西藏/吐蕃/烏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