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長過濕疹的人,才懂那種深入骨髓的癢 —— 發作時先是一個小紅點,不消幾日就連成一片,有的還會滲出水液,從頭皮到腳底,哪怕指甲縫、耳道里都可能被 “侵襲”,抓得血肉模糊也難解其癢,簡直是場無休止的煎熬。 ![]() 在中醫看來,濕疹屬于 “浸淫瘡”“濕瘡” 的范疇,是由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引發的肌膚問題。它以皮疹多樣、對稱分布、瘙癢劇烈、反復發作、易成慢性為特點,不分年齡、部位、季節,一旦纏上就很難擺脫。 提到濕疹,很多人第一反應是 “體內濕氣太重”。確實,當脾胃運化失常,水濕內停,濕熱或寒濕之邪上泛肌膚,就可能引發濕疹,這類濕疹往往伴有滲液、糜爛,瘙癢黏膩。 但還有一種濕疹,根源不在 “濕” 而在 “燥”。中醫稱之為 “干性濕瘡”,其表現為皮膚粗糙、干燥脫屑,疹子密密麻麻凸起,癢得讓人坐立難安。這是因為肺主皮毛,若肺陰不足、津液虧虛,肌膚失于濡養,就會像缺水的土地一樣干裂起疹;再加上風邪侵襲,“風盛則癢”,便形成了干燥又劇癢的濕疹。 現代醫學說的皮膚屏障受損,在中醫看來正是 “津虧失潤” 的表現 —— 肌膚缺乏津液滋養,屏障功能減弱,不僅水分易流失,外界風邪、濕邪也更容易乘虛而入,導致濕疹反復不愈。 中醫調理濕疹,從 “潤燥”“祛濕” 雙管齊下 對付濕疹,中醫講究辨證施治,既要清除體內多余的濕邪,也要補足肌膚缺失的津液。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潤燥祛濕湯。 方子:生地 15 克、玄參 12 克、麥冬 10 克、蒼術 10 克、黃柏 10 克、茯苓 15 克、白鮮皮 15 克、地膚子 12 克、防風 10 克、當歸 12 克、赤芍 10 克、生甘草 6 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分早晚兩次溫服。藥渣可加水煮后放溫,用來擦拭患處,內外結合效果更好。 最后要提醒的是,濕疹調理是場 “持久戰”,辨證施治是關鍵。我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皮膚科醫生劉志勇,從醫20多年了,幫助了上萬名患者擺脫疾病,重拾健康,相信也可以幫到您! ![]() |
|
來自: 新用戶53215612 > 《中醫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