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嚇 收嚇也即是收魂兒,我們那對嚇字念hà音。在村里人們對于到了時間節點而仍不肯歸屋的大人或小孩會說失了魂在外面,當然這是家人們的一種嗔罵,而并不真是丟失了魂在外面。但有一種情況卻是村民們疑為真的是魂兒丟在了外面,此事一般發生在孩童身上,那就是孩童受了驚嚇后精神萎靡不振卻又沒有發燒感冒的癥狀,這時大人就會請來會收嚇的人來幫小孩收嚇。而我的祖母就善長此道,記憶中她老人家為村中不少的孩童收過嚇。 先說說我的祖母其人,她的娘家是在我們官塘有著五陳之稱的塘里村,在相城有著五陳四簡的說法,是指陳姓和簡姓是在當地為大族大姓,人文底蘊較為深厚。而五陳的村莊都坐落在官塘轄區內,官塘人口超過大半皆為陳姓。我的祖母字輩為德,輩份較高。早年她的兩個弟弟中,一個在縣上當官,一個在本大隊當支書,可能緣于此因她對子媳們是非常的強勢,而她給我們這些孫輩們的印象似乎都是嚴過于慈。不管頑劣與否,都曾受過其手中的棍杖敲打,我們小時候還是對她畏懼較多。 再來說說她曾為我小時候收嚇的過程吧,因為時間跨度的有點久遠,只能記取其中的某些片段:首先她用一只茶碗盛滿米,用一塊布遮蓋碗口后連米帶碗一同包裹索緊,然后口中念念有詞,用一種近乎吟唱的聲調先是呼喚我的乳名后,呼喊道“如果你個魂牌丟在哪里就請快快歸來咯”!這時一旁的母親就會連忙應聲“歸來了”。如此一呼一應連接三四遍后,祖母用裹著米的茶碗在我的頭上,身背,腳上輕揉幾次,然后緩緩解開裹布查看碗中的米是否有蝕,最后拈取碗中米少許朝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各灑一些,至此收嚇這一把式結束。 我所說的這種把式有可能是楚巫文化當中的一種,在民間或許延續了幾千年,在如今以科學的角度來說應該會稱之為迷信,現如今估計再也看不到了。但不管是迷信與否,總歸是我們封存在記憶中的片段。雖然先祖母已故去近二十載,每每思起,仍會憶到她生前瑣碎。假如,我說的是假如若干年后,常年在外的游子若是魂兒不得歸故里,我希冀仍會有至親的聲音呼喚我的乳名,在一呼一應中將我的魂兒往故鄉的方向牽引: “……歸來個么?” “歸來咯!” |
|
來自: 120035948@qq....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