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嶺南節度使崔能的兒子,宰相崔從的侄子,出身清河崔氏的崔彥曾很容易被打上紈绔子弟的標簽。 但是,崔彥曾為人有才干、器量,看起來并非不能辦事;唐武宗年間,持印管領邠、寧、延三州,賜緋衣銀魚,招撫黨項族,未果。 他曾被貶為朝議郎、行鄭州管城縣令、上柱國、賜緋魚袋,后朝廷認為他無罪遭貶而平反,任為山南西道副使;唐宣宗大中末年,歷任三州刺史;唐懿宗咸通初年,累遷太仆卿。他在杭州刺史任上重修廣潤龍王廟,咸通二年(861年)在錢塘縣南五里開沙河塘。 咸通七年(866年),朝廷以崔彥曾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徐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武寧軍節度使,指望他治理驕橫的徐州武寧軍。 崔彥曾精通法律,性情嚴格急迫,為政剛猛,擅長安撫百姓,這或許是他受任的原因,但是他對治理軍政卻是外行;他以親吏尹戡、徐行儉居要職,這兩人卻貪污腐敗,不體恤軍人,導致士兵懷恨。 先前咸通六年(865年)南詔入寇五管,攻陷交趾,時任武寧節度使孟球奉詔募兵援助,分八百人戍守桂州(廣西桂林)。按三年為期的規矩,咸通九年(868年)就該輪換了。這些戍卒思歸心切,屢次請求。然而都押牙尹戡、教練使杜璋、兵馬使徐行儉等以“軍帑匱乏,難以發兵”為由,讓他們再留守一年,崔彥曾也同意了。 戍卒們從家人書信中得知情況,大怒;牙官許佶等發動桂州兵變,殺都將王仲甫,“北歸徐州”,推糧料判官龐勛為都將,奪取兵器。此亂史稱龐勛之亂。 崔彥曾奉詔撫慰,使者道路相望;龐勛也上表申辯,用詞很謙恭,卻和許佶詐稱到了徐州就會被滅族,鼓動手下士兵作亂,騙得眾人響應;龐勛手下牙健趙武等十二人想逃跑,龐勛斬了他們的首級送給崔彥曾,推說作亂的是這些人,跟我沒關系。 龐勛使者到徐州后被崔彥曾逮捕審訊。崔彥曾因而得知了實情,囚禁了使者,卻不能詰問。 龐勛怨恨尹戡、杜璋、徐行儉,又派人詐稱士兵負罪不敢解甲,請求分為二屯營駐扎;又要崔彥曾罷免尹戡等。 當時叛軍距離徐州只有四個驛站,全城忷懼。崔彥曾召諸將謀劃,諸將都哭著請求乘其遠來疲弊,發兵擊之,以逸待勞。 然而崔彥曾沒打過仗,猶豫未決。 團練判官溫廷皓說:龐勛擅自起兵、擅殺大將、私取兵器、收容逃亡的銀刀軍、威脅分兩營及罷免三將,共犯了五條可殺之罪。 這個銀刀軍先前是徐州的精銳,本事大到反客為主反制節度使,于是被前節度使王式在任上鏟除。 崔彥曾覺得溫廷皓說得對,于是令押牙田厚簡裝樣子慰喻,又在黃堂前行出兵祭旗禮,又從城中四千三百軍隊中選兵三千,令都虞候元密率領,伏兵任山館,告誡不要令敕使受傷;歷數龐勛的罪行,并宣告不會連坐;命宿州軍出兵苻離,泗州軍出兵虹縣以截擊叛軍;上奏說這支徐州軍反了。 龐勛這時還派官吏送狀訴說:軍士思歸之勢不能遏,我還想回徐州府門前,再解甲回家。 崔彥曾怒了,覺得這是威脅,誅殺了這個官吏。 宿州百姓劉洪披黃袍、騎白馬,還不知死活地派人拿檄文到崔彥曾府上,說:“我當在徐州稱王。”崔彥曾斬殺之,余黨藏匿山谷。 這時,龐勛也抓獲了崔彥曾的探子,知道了崔彥曾的謀劃。 當時,判官焦璐代理宿州刺史,開挖汴水,想阻止龐勛軍北進,但由于水流尚淺,龐勛軍得以涉水而進,一路攻陷宿州,焦璐逃奔徐州。 另一方面,元密的伏兵也被龐勛反制全殲,幸存者都投降了而沒有逃回徐州;亡命徒也紛紛加入龐勛。 龐勛這就有了底氣,通過降卒得知徐州沒有防備后,便發兵攻打徐州! 等到叛軍攻城了,崔彥曾才知道元密兵敗了,一邊寫牒文求助于周邊藩鎮,一邊閉塞城門,驅使成年男子守城。 有人勸崔彥曾率眾奔兗州。崔彥曾怒答:我身為一方節帥,奉命守城,有死而已!并當眾殺了一個勸他逃的人;又誅殺叛軍家屬。 然而崔彥曾不怕死堅守崗位的節操,并沒有感動百姓,因為百姓并不當他是自己人。 龐勛一邊聚眾六七千攻城,一邊撫慰城外百姓,等眾人爭相歸附,便趁大霧四面斬關,攻陷徐州羅城。 崔彥曾退守子城,然而百姓大概是平時憋壞了,反過來幫助叛軍攻城,推草車塞門焚燒破城,崔彥曾被俘,囚禁于大彭館;尹戡、杜璋、徐行儉被叛軍處決、滅族。 龐勛偽造崔彥曾的表文和朝廷同意的詔書,在徐州傳播,說崔彥曾和朝廷書信來往,想大開殺戒;徐州百姓信以為真,以為龐勛拯救了他們。 很快敕使就帶著真正的詔書就來了:譴責崔彥曾及監軍張道謹,貶其官。 龐勛失望。 后來唐將康承訓反攻了,這是真的會打仗的;龐勛失利了,害怕了。 叛將周重建議龐勛殺了崔彥曾,以免反對者還有念想;術士曹君長也說,徐州的山川容不下兩位節帥,既然老節度使還活著,朝廷如何任命你為留后也就是代理節度使,你如何做新的節度使? 于是龐勛派叛將趙可立在崔彥曾的寢室將其送走;判官焦璐、李棁、崔蘊、溫廷皓、韋廷義、張道謹、宣慰使仇大夫等及親屬、賓客、仆妾都陪葬了。 起初,崔彥曾在鄭州造宅院,引水做了一個水池,水流了十步,忽然變成紅色,如血一般;又打齋布施佛教法師,將蜂蜜做成人形糕點,卻被一只老鼠咬斷了頭。徐州有子亭,亭下積水,崔彥曾作為父母官,導清河灌之,并鐫刻石制的龍頭引流,再建屋頂覆蓋龍頭,徐州人稱“屋覆龍”。 然而從事后諸葛亮的角度,這都是不祥之兆:“龍”加了蓋就是“龐”,而清河郡是崔彥曾家族的郡望。 龐勛對下屬們說:“皇帝不許我為節度使,那我們真的要反了。” 先前,崔彥曾知道部下官吏路審中有能力,很信任他;這時候,路審中賄賂龐勛守軍,收殮崔彥曾的尸體。 咸通十年(869年),官軍反攻徐州,路審中率死士響應,開南白門放官軍入城,于是收復徐州。 總算這次崔彥曾還是看對了人,然而效果有限。 朝廷追贈為崔彥曾刑部尚書;乾符年間,錄其子崔祐之為滎陽尉。 《舊唐書》史臣曰:而彥曾屬徐亂之秋,胤接李亡之數,計則繆矣,天可逃乎? 這里就說到了另一位亡唐罪人崔胤,本文就不展開了。 也很難說如果朝廷派了其他人代替崔彥曾鎮守徐州,就能避免災難性的后續反應了。也許哪怕朝廷對平亂功臣康承訓好一點,都有可能避免一些災難性的后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