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斷止損。我們有一個案例,是關于鉆孔的決策。當時設計的孔深是七百多米,實際打到六百多米時,已經花了十幾萬的成本,按每米兩百塊錢算。有人建議繼續擴寬,往下打,也有人建議重新開一個孔。最終我們選擇了重新打孔,因為繼續擴孔到六百多米,成本已經很高了,這就是及時止損的體現。 前兩天我看到一本關于人性的書,里面詳細描述了“處置效應”,就是說人們傾向于賣掉已經賺錢的資產,卻容忍虧損的資產繼續持有。比如,跌個二三十點很正常,但漲五個點、十個點就想賣,這樣很難賺到大錢。有個粉絲在牛市時建議以20日均線為準,只要不跌破20日線就一直持有,跌破了再賣,這樣可以避免損失過多。 還有一個概念是“沉沒成本”。我剛才說的鉆孔例子就是沉沒成本,已經花出去的錢就不要再算了。做決策時,應該只考慮當下和未來,之前發生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無論是損失還是盈利,都不再重要。任何時候都要基于當下來算賬。雖然已經花了十幾萬,但如果繼續打下去,和重新打一個孔相比,發現重新打孔可能配件更少,成本更低。 媽,我最后還是選擇去打同一家,也就是新大的家,而不是在這個地方繼續花時間。這其實就是成本問題,也是處置效應的體現。人性的弱點就在于,我們總是更傾向于基于當下來做決定,就是這樣。 ---------end--------- 日更十年,記錄生活,真誠分享,一起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