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來鎮,隸屬于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位于海門區東南部,全鎮總面積141.44平方千米(2017年),下轄35個村、4個社區,總人口98489人(2017年)。
悅來鎮距市治30公里。東與三陽鎮為鄰,南與臨江鎮、三廠鎮相連,西與麒麟鎮毗鄰,北與萬年鎮、樹勛鎮接壤。海門河、大興河、靈甸河流經境內,三德線、五泰線、包臨線等公路穿境而過,寧啟高速悅來出口處位于鎮區南首,交通便捷。
抗日戰爭時期,悅來鎮誕生了啟海地區第一個中共黨支部,黨領導人民奮起抗擊日寇,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書寫著許多英雄傳奇,許多共產黨員為抗擊日寇、爭取民族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中共黨支部誕生,點燃抗戰燎原烈火
永平村黨支部成立后,先后發展的10多名黨員隨后到相鄰的鄉村開展工作,隨著黨的組織和人民政權在啟海廣大地區的建立,江海大地的抗日斗爭以星火燎原之勢匯聚成了洪流。隨后,永平村抗日自衛隊員中李松林丶袁兆民等多人參加了新四軍一師三旅八團,其余人員分別加入了海中區及同善鄉等民兵隊,其中的海中區民兵隊于1942年6月,通過割斷敵電話線,以引蛇出洞戰術,在悅來鎮九匡河地段設伏,割斷電話線后埋伏于青紗帳中,打死打傷前來搶修電話線的日偽軍多人,奪得九六式機槍一挺,受到了蘇四區司令員陶勇的嘉獎。興賢鄉民兵副隊長陸順興,深入虎穴,用匕首殺死駐三陽鎮日軍一小隊長。在黨組織領導下,啟海各地建立起來的民兵隊伍在偵察敵情,反掃蕩,鋤漢奸.配合新四軍拔除日偽據點等一系列行動中,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共蘇北特委派到到永平村的政治工作隊負責人洪澤同志,后任南通等地黨政領導。永平村抗日自衛隊長李則信同志,后來奉上級指示,進入黨的情報和民運戰線工作,1949年10月因積勞成疾犧牲在工作崗位上,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時任支部宣傳委員陸恂如,為悅來鎮普興村人,隨后任海啟警衛團連指導員.海南區委書記兼區長..東南縣委宣傳部長等,解放后,陸曾任江蘇省委統戰部副部長. 省宗教事務局局長等職。這個黨支部的其他同志,在各自的崗位上,忠誠黨的事業,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歷屆永平村黨支部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在不同歷史時期,牢記使命,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
2004年,經中共海門市委,海門市政府確認,永平村為抗日戰爭時期啟海地區第一個中共支部誕生地,并立碑為永久性紀念,以讓人們牢記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團結一心,為祖國的更加美好而奮斗!
英雄熱血染紅悅來大地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黨員成了抗日先鋒,他們奮不顧身,英勇抗擊日寇,許多先烈以一腔熱血澆灌著這片熱土。
王悅來,1912年出生,海門本地人。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海門縣抗日民主政府第六區區長。他積極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斗爭,深受愛戴。1943年1月,他在執行任務時遭遇日偽軍包圍,為掩護同志突圍,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1歲。
為紀念王悅來烈士,海門抗日民主政府于1943年4月作出決定,將他工作和戰斗過的第六區(原鳳陽鎮一帶)命名為“悅來區”。后歷經行政區劃變遷,“悅來”這個名字一直被保留下來,成為現在的悅來鎮。鎮上有悅來烈士陵園,安葬著王悅來等多位烈士。
張鳳陽(1907--1944),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悅來鎮鳳陽村人。1907年8月張鳳陽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43年8月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海門縣抗日民主政府,1941你那初,走上抗日救國革命道路,擔任海五區芳霖鄉鄉長。積極建立和健全抗日民主政權,支持農抗會活動,在“二五減租”中,共組解耦出色。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海門縣海南區鳳陽鄉鄉長。1943年反清鄉斗爭中,三陽、悅來等據點敵人相繼調防,張鳳陽乘著據點空虛之際,帶領民兵和群眾進入敵據點,把碉堡燒毀。以后多次發動群眾開展破襲戰,使得敵人很傷腦筋。1943年10月13日,張鳳陽于其他幾個同志區區委開會,由于叛徒告密,途中被三陽鎮出動的日偽軍包圍,不幸被捕,張鳳陽被敵人帶到三陽鎮據點關進黑牢,受盡各種刑罰,他的手臂被敵人打斷,幾次死去活來,擔他毫不屈服,始終沒有暴露自己身份,堅守黨的秘密,最后敵人用黃色藥粉灌入他嘴里,殘忍第把他毒害致死。
季保民,出生于1924年3月,1943年,19歲的他成為海門縣海中區占先鄉一名民兵。1944年5月,由于叛徒出賣,季保民在海門縣三陽鎮被捕犧牲,年僅20歲。為了紀念烈士季保民,政府將他所在的村命名為保民村,并為他和其他四名革命烈士修建了一座簡單而又莊重的烈士墓。
碧血鐵骨凝烽煙烈
忠魂丹心固日月安
今天,我們要銘記抗日先烈不朽功績,弘揚他們的抗日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他們用鮮血打下的江山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踔厲奮發,振興中華,奔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絢麗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