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露西·巴頓》在編排舞臺劇時,演員閑聊的一句戲言,讓作家伊麗莎白·斯特勞特靈感迸發,從而有了“露西·巴頓”四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哦,威廉!》。 ![]() 小說中威廉是露西·巴頓的第一任丈夫,結婚近二十年,有兩個女兒,兩個人的離婚分開也并沒有反目成仇,兩人都好好活著。并且兩人還能一起喝咖啡小聚,并知曉他有了心悸的問題,其實這位被助理稱為“愛因斯坦”的七旬老人生活一向自律,每天清晨起床運動,步行上萬步去上班,他“覺得沒有東西能傷及他”。威廉的驚悸來自自己的母親對他霸道的愛,來自德國戰犯身份的父親,還有對死亡的恐懼。年輕時候隱藏很好,但隨著年齡逐漸凸顯出來。 ![]() 露西·巴頓離開偏僻的小鎮和破碎的家庭上大學,年少時的境遇讓她時時感到害怕,這樣害怕用精神科醫生說的是創傷后應激障礙。露西厭倦了做自己,想擺脫原先的一切,“我已經不是原來的我了”,于是和大自己七歲的威廉成婚,還隨了他的姓。 人在苦湯里泡了太久,總以為只要奮力一跳,就能抱住一塊木頭跳進甜湯里。 ![]() 露西的害怕和威廉的心悸,看起來是兩回事,其實歸結到一處,外表的強大職業的成功掩蓋不了內心的柔軟脆弱一部分,他們像一面鏡子的兩面,能看見彼此的同時也在觀照著自己。 婚姻并不是人生的救贖,這段婚姻最終以威廉的婚內出軌結束。露西在這段婚姻中有過憎恨,“懷著一種如石頭壓在胸口的恐懼”。 ![]() 威廉的居高臨下其實會激發露西骨子里的自卑,書中有一小段關于納什太太的描寫,這位送露西上大學的高中輔導員,給露西買了上大學的衣物,約定好十年后還錢,這份關愛比自己的母親給的還要多,她無私貼心的舉動溫暖了一個女孩的內心,當露西對她說能假裝一下自己的母親嗎,得到的答案是:“當然可以,露西!”這是發自內心的關照,是婚姻內高雅文明但壞脾氣的威廉給不了的。 伊麗莎白·斯特勞特寫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尤其是瞧不起一無所有的露西的婆婆凱瑟琳,與露西的交鋒,令人汗毛直豎。個中細節宛如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剖開了人性的暗流。給朋友介紹自己的兒媳婦會加上“一無所有”的字樣,事無巨細打聽兒子兒媳的生活細節,買衣服給露西大多都是挑自己喜歡的,不打招呼扔掉露西的外套,這個傾訴自己也有抑郁癥的凱瑟琳用看似關心的舉止讓露西再次體會到了童年時代被伙伴嫌棄的感覺,那涂抹在身體的香水其實是對其出身的精神凌遲。 ![]() 露西是幸運的,她離開了威廉,遇見了大衛這樣的神仙眷侶。遇見不合適的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決絕離開,及時止損。你以為的燈火并非你所想。如果威廉是一盞燈,“這盞燈是有價值的”,這盞燈照亮了自己,知道了未來的道路方向在何方,而如何前行需要自己決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