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蘇軾筆下這段盈滿詩意的秋日光影,如今被凝練成一場關于傳統色彩的視覺盛宴。2025年Intertextile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迎來中國傳統色專題文化藝術展第二期——“橙黃橘綠時”。9月2日至4日,這場以黃綠之色敘寫生命漸變色圖的藝術展覽,將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7.1號館A40展區與觀眾見面。 展覽致力于在觀眾心中構建中國傳統色彩的自然與文化基底。本季主題聚焦三十種極具文化與技術代表性的黃綠色系傳統色,如鵝黃、梨黃、松花黃、柘黃、官綠、艾綠等。每一種色彩名稱背后,不僅是視覺的呈現,更是一段文化的溯源、色相的流轉與染色技藝的傳承。主辦方從色名的由來、色相演變、染色工藝三大維度系統梳理,還原傳統色彩生成的邏輯與美學系統,讓顏色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承載歷史與情感的文化生命。 色彩,是草木的精魂,亦是文明的記憶。中國早在先秦時期,就已開啟從自然中萃取色彩的智慧歷程。《詩經》中“綠衣黃里”的記載,不僅是色彩的描寫,更是古代染色工藝的早期印證;明代《天工開物》則對傳統染色技術作出系統總結,展現出古人在色彩科學與美學上的卓越成就;而李時珍《本草綱目》更如同一部恢宏的“色彩藥典”,在記錄藥物屬性的同時,也詳細描述了諸多染料的來源與運用,為后世研究傳統色彩提供了跨學科、跨領域的珍貴文獻。 為推動傳統色彩走入現代生活,本次展覽合作方武漢漢方手染非遺技藝研究所將帶來由非遺傳承人親手染制而成的絲巾,將古典色譜與現代設計相融合,以符合當代審美與實用需求的方式,重新詮釋傳統色彩的日常價值。此外,染匠黃榮華也親臨現場,攜其專著《國色300色》舉行簽售活動。本書系統整理并復原了中國傳統三百種色名及染色方法,是一部融學術性、實用性與收藏性于一身的色彩專著作。 繼今年三月第一期“姹紫嫣紅開遍”成功舉辦之后,“橙黃橘綠時”作為系列展的第二篇章,將再度引領觀眾走入中國傳統色彩的浩瀚宇宙。這不僅是一場視覺的雅集,更是一次文化的溯源與美學的再發現。與會者將在三十種黃綠交織的色彩韻律中,感受季節的更迭、生命的豐饒,與歷史對話、與自然共鳴。 九月,秋意初染,正是收獲與沉淀的好時節。讓我們相約上海,在這場融合傳統與現代、文化與工藝的色彩之旅中,共同感受中國古典美學的深沉與絢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