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詩云:“讀書養性原家教,績學參微況祖風。” 讀書涵養品性原是家族教訓,積學參悟義理更是祖宗風尚。 古時,世家大族出身的人,無一不是幼承庭訓。 即便是尋常人家,父母長輩也會身體力行、耳提面命,傳授為人處事的道理。 家風正,家訓嚴,家教好,既是做人的規矩、做事的尺度,更是家庭的氛圍、家族的傳承。 老祖宗留下來100條家教,字字如金,句句是寶,傳到今天仍不過時,值得一讀再讀! 01 飲食篇 1、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 2、食不言,寢不語。 3、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4、凡食之道,充饑為適,勿求過美。 5、分飯之法,不可自飽,必均平以待眾。 6、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7、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攪。 8、食勿響舌,咽勿鳴喉。 9、入座后不橫肱,不伸足。 10、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感悟: 《禮記》有云:“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一個人的禮儀教養,始于一張小小的餐桌。 從入座到離席,種種細節,都潛移默化浸潤著秩序與規則。 不僅是對自己言行的約束與莊重,更包含著對他人的關懷與尊重。 02 待客篇 1、待客之道,當如春日之溫。 2、客無貴賤,待之宜一。 3、客食未畢,主人不先起。 4、舉箸匙,必請大家同舉。 5、茶七,飯八,酒十分。 6、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7、客有過,不可不恕;主有過,不可不謝。 8、凡與客入者,每門讓于客。 9、出迎三步,身送七步。 10、新客到來,要換新茶。
感悟: 《左傳》有言:“賓至如歸。” 最好的待客之道,是讓客人仿佛回到自己家中一樣。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接待客人則是人際交往的重要環節。 若是待客失禮,有不周到之處,必然會壞了口碑,傷了情分。 熱情好客,禮儀周全,才能相處愉快,令人高看一眼,將路走寬。 03 居家篇 1、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2、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3、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4、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5、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 6、起早尤千金妙方,長壽金丹也。 7、忍讓為居家美德。 8、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9、動莫若敬,居莫若儉。 10、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
感悟: 古語有云:“攘外必先安內。” 做人,不只是在外光鮮亮麗,處處講究。 持家治家,亦要井井有條,小到保持環境干凈,大到保證家風嚴明。 一家人,居住舒心,和睦齊心,能勤能儉,縱使當下困窘,也能很快發家。 04 嫁娶篇 1、結親如結義,兩家莫生氣。 2、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3、夫義婦順,上下之禮也。 4、夫妻相敬如賓,則家道興隆。 5、家有賢妻,勝過良田萬頃。 6、不買遠處馬,不娶近親女。 7、娶媳由父,嫁女由母。 8、婚姻勿貪勢家。 9、行禮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10、嫁女必勝吾家,娶婦必不若吾家。
感悟: 《國語》中說:“婚姻,禍福之階也。” 擇偶,是人生大事,婚姻,關乎未來禍福。 結對一門親,興旺三代人;結錯一門親,敗壞九代根。 所以,一定要娶妻娶德,嫁人嫁品,用心經營與親家的關系,未來必將受益無窮。 05 教子篇 1、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2、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 3、傳家萬世皆宜勤,教子千方首為德。 4、大家禮義教子弟,小家兇惡訓兒郎。 5、教兒女輩,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 6、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 7 、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 8、教子弟求顯榮,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9、教子之法,莫叫離父;教女之法,莫叫離母。 10、其教子以親賢友善為第一務。
感悟: 《圍爐夜話》中講:“何謂創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對孩子生而不養,放縱溺愛,是做人極大的失職。 愛與規矩并行,不吝惜時間精力,盡心盡責教好子孫后代。 如此,養出能力人品出眾的孩子,才能無愧于心,真正撐起家族的未來。 06 修身篇 1、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2、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3、凡事當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4、戒驕字,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 5、巧偽不如拙誠。 6、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7、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8、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9、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10、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于圣賢。
感悟: 《中庸》有言:“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人雖然渺小,但可貴的是,可以不斷完善自身。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古往今來都是首要之義。 反躬自省,改過遷善,抵達更深遠的精神道德境界。 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內不欺己,慎獨如一,有著無需提醒的自覺,定可興旺家庭,成就事業。 07 積德篇 1、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 2、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生禽。 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4、處事不可不決斷,存心不可不寬厚。 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6、語言間盡可積德。 7、善為至寶深深用,心作良田世世耕。 8、恩義廣施,人生何處不相逢;冤仇莫結,路逢狹處難回避。 9、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10、富以能施為德,貧以無求為德,貴以下人為德,賤以忘勢為德。
感悟: 《格言聯璧》有云:“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 處世最高級的教養,其實就是內心的善良。 而行善積德之家,也必有余慶,既有善緣襄助,也能得上天庇佑。 因此,力所能及之處,不妨伸出援手,有兼濟天下之心,終有福澤綿長之果。 08 孝親篇 1、事父母,能竭其力 2、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3、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4、子弟凡行坐出入,必后長者。 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6、謹身節用,以養父母。 7、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8、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9、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10、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
感悟: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 不孝之人,無論看起來多么盡善盡美,也是教養缺失,令人鄙夷。 父母雙親,給我們生命,撫育我們成人,拼命托舉我們看世界。 人非草木,自當知恩感恩,言語關懷、物質贍養、舉止尊敬,方為人子孝道。 09 友悌篇 1、為人兄必友,為人弟必悌。 2、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 3、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 4、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5、無以小財為爭,無以小事為仇,使我兄叔之和也 6、無以猜忌為心,無以有無為懷,使我弟侄之和也。 7、休爭閑氣,休生不義,終身孝悌心休退。 8、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9、親兄弟,明算賬。 10、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感悟: 俗話說:“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父子兵。” 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外,血緣至親至親的人。 若是只顧爭財奪利,骨肉同胞尚不能容,離形單影只、家庭敗落也就不遠了。 友愛兄弟,照顧姐妹,彼此肝膽相照,遇事齊心協力,那么家族繁榮便近在眼前。 10 讀書篇 1、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2、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3、吾人為學,最要虛心。 4、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 5、勤讀圣賢書,尊師如重親。 6、讀書乃誡身之本,而顯揚宗祖之要務也。 7、君子之學,無時無處而不以立志為事。 8、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9、凡子弟資性聰敏者,舞勺時便當擇師友,課讀書。 10、知足之心,可用之以處境,不可用之以讀書。
感悟: 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 讀書,是改換門庭、實現家庭階級躍遷最好的路。 但即便飽讀詩書仍未功成名就,可人品自是高雅,涵養自當不凡。 家里聞得到的書香,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定有清名遠揚,繼世綿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