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8 00:21:04
《論語》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會,仍具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去慢慢感悟,細細品味。 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養,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頭,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為謀。 9、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詩經》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話概括它的全部內容,就是:思想純潔,沒有邪惡的東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規律,六十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隨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1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時時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新的更深的知識,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16、朝聞道,夕死可矣。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見到賢人,就應該想到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要反省自己。 20、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21、德不孤,必有鄰。 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必然有同他相親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形容一個人,像腐朽的木頭一樣無法再雕琢,象糞墻一樣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對這個人比較失望了。 23、聽其言而觀其行。 評判一個人的時候,要看他說的話,觀察他的言行舉止,才可全面了解。 2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形容人聰敏又好學,能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 25、三思而后行。 2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一個人內在的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顯得粗野,外在的文采勝過內在的質樸就未免浮夸虛偽。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然后才能成為君子。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對任何事業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實行它為快樂的人。 28、巧言令色,鮮矣仁。 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的。 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倦怠,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0、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個小群體里,一定有可以作為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對于他的缺點,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3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開闊,意志堅強,因為擔子沉重而且道路遙遠。 3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考慮那個位置上的事。 3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廣泛學習鉆研,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出問題并且聯系實際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6、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三軍可以喪失它的主帥,一個男子漢不可以喪失他的志向。 3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9、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0、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為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不真誠,教別人的東西自己有沒有研習好。這是每天必須反省的三件事啊!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達命令,群眾也會自覺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達了命令,群眾也不會服從。 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貪圖小利。想求速成,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過去的的事已經不可挽回了,將來的事還來得及改正。 44、以約失之者鮮矣。 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習并且不斷溫習,是件愉快的事情,有遠方的朋友來做客,是件讓人快樂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46、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古人學習的人是為了提高自己,現在學習的人是為了炫耀給別人看。 47、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見到財利時,能想到道義;見到國家有危難時,愿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48、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君子不會根據言論推舉選拔人才,也不會因為某人有缺點錯誤而廢棄他的言論。 49、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5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