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壓:原發性高血壓 目前高血壓已是我國心血管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2],例如高容量型與高交感張力型,高血壓病(hypertension)是指成人在安靜狀態下,動脈收縮≥140mmHg(18.7kPa)和舒張壓≥90mmHg(12.0kPa),大部分的高血壓是由幾種不同的機制聯合引發,例如環境因素、生活習慣、社會因素等等均可能參與發病過程,細胞膜離子轉運異常,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體液、內分泌、遺傳、腎臟、血管壓力感受器的功能異常[3]。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即器官重塑(remodeling)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近年來,隨著中藥劑型的不斷發展,滴丸在中藥劑型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引人注目,成為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中藥新劑型。中藥滴丸經過精制后,成分更加明確,質量易于控制。以葛根為主要原料制成的愈風寧心滴丸具有解痙止痛,增強腦及冠脈血流量作用。同時還具有較好的降壓效果,這可能與本藥所來源之葛根味甘能潤,生津以養陰,可補肝陰之不足,味辛性涼,善散郁火,升清解肌,可清散肝郁之火,平肝陽之升動之功有關。愈風寧心滴丸治療高血壓病陰虛陽亢證與愈風寧心片相對照,其癥狀改善總有效率和降壓總有效率差異均顯著,提示愈風寧心滴丸的臨床療效略優于愈風寧心片。 2、增加腦供血: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常見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腦及腦干依靠椎-基底動脈的供血,當椎-基動脈發生病變時,腦部血流不暢,供血不足,常出現眩暈癥狀。本病屬于中醫“眩暈”范疇,《素問·至真要大論篇》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景岳全書·眩暈》指出:“眩運一證,虛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過十中一二耳。”強調指出“無虛不能作眩”。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腦為髓之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常見于中老年人,若年高腎精虧虛,則髓海不足,無以充盈于腦;或體虛多病,損傷腎精腎氣,均可導致髓海空虛,發為眩暈。正如《靈樞·海論》所言:“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懈怠安臥。”腎陰素虧,水不涵木,肝陽上亢,肝風內動,可發為眩暈。總之,本病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為本,風、火、痰、虛為標。治療宜補虛瀉實,調整陰陽為主。 愈風寧心滴丸由愈風寧心片劑改制而成,本藥所來源為葛根,葛根味甘,生津養陰,可補肝陰之不足。味辛,善散郁火,升清解肌,可清散肝郁之火,平肝陽之升動。現代醫學研究愈風寧心滴丸可增強腦及冠脈血流量,活血化瘀的作用明顯,是臨床治療腦供血不足所致眩暈的常用藥物。 3、抗心肌缺血:心絞痛 心絞痛是心血管內科常見疾病,發病率逐年增加,日常頻繁發作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心絞痛治療的常規藥物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他汀類、單硝酸異山梨酯等藥物,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平滑肌、抗凝、穩定粥樣斑塊而發揮療效,該方法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隨著現代診療技術和藥物的不斷發展,臨床上加大了心絞痛的中醫、中藥治療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愈風寧心滴丸是根據中醫傳統理論,以葛根為原料研制而成的中藥滴丸劑,易于溶出和吸收,安全性高。研究提示其保護缺血心肌,抑制細胞內酶的釋放,抑制縮血管活性物質血栓素的釋放;改善血管張力,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縮小心肌梗死范圍,減輕疼痛。臨床研究發現,愈風寧心滴丸能顯著改善冠心病、心絞痛及心血瘀阻癥狀,并有改善心電圖的作用。綜上所述,愈風寧心滴丸治療心絞痛,可降低心絞痛發作頻率,縮短心絞痛發作時間,顯著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有效緩解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