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沈巍重新回到他的露天草廬的第二定居點,這是在一條白鶴鎮的一所小區的對面的馬路邊,身后是一片翠綠的生機勃勃、茁壯成長、等待著秋天收獲的水稻田。 似乎如同迅雷不及掩耳,沈巍稱他的第四定居點,完成了使命,在昨晚劃上了句號。 沈巍計算的相當準確,他的確搬遷了四次。 從四月份的一個春寒料峭的冬夜里,他被一個附近的廚師偶然在下班之后拍進一個短視頻里,發到網上,暴露了行蹤,到他的第四個草廬定居點,這中間,他搬了四次。 第一個地點,就是位于小區里的垃圾箱處。那個首個拍了他的視頻的廚師并不知道他鏡頭里的人,就是2019年曾經大火的流浪大師,但互聯網的詭異之處就在這里,它看似如同汪洋大海,但有時候這座大海的異樣的一滴海水,卻能夠被人大海撈針般地撈出來。 第二個地點,就是今天一早沈巍坐著的馬路邊。當時小區里因為居民的干預,被保安指令調整到了小區之外的馬路上。 第三個地點,坐在路邊,顯然不是一個好辦法,于是,又搬到了路邊的一座未開業的物業公司的空置的門庭前。 第四個地點,就是伸向稻田深處的田壟處,這里遠離馬路,但是因為沈巍的到來,這里越發繁榮,與地里抽穗拔節的水稻,大有一決雌雄之勢。 這種茂盛的生長狀態,終于在昨天晚上,因為沈巍草廬里又一場如同復刻一般的爭吵,而終結。 在走到這個又一次何去何從的節點的時候,沈巍的粉絲,或許更能夠理解,為什么沈巍之前的發火頻率,也隨著居高不下的天氣而愈演愈烈。 在沈巍斥責草廬周邊的不期而至的爭吵的時候,有三個字最常出現:和、讓、忍。 他最通用的話術是:你們是抱著學文化而來,但你們的表現,哪一點體現出文化來?你們總是吵,不肯讓一點,不知道忍一點。他舉例道,他小時候,走路不小心撞了一下,先說一聲對不起,而你們呢,一定要吵起來。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孔子“溫而厲”是一種什么樣的記載,但沈巍像極了孔子那種看起來笑容可掬而內質里卻有著嚴厲氣度的性格來。 但沈巍獨木難支的“厲”難以壓制住身邊人難以理喻的不間斷的爭吵,于是,沈巍往往浮夸地用甩袖不干、擲筆怒目這種極端的威脅,來讓身邊的爭吵休止。 沈巍的威脅預期,終于以清晰的現實擺在主播們的面前。他們才知道,沈巍一直以來,對著身邊日益膨脹的得瑟心態,喊著小心,原來是他多少年的流浪歷練所獲得的那種世事洞明。 他阻止了熱心主播們,企圖在露天草廬外開鍋設灶的打算,他當時的聲色俱厲的斥責,今天方才知道是怎樣的先見之明。 而就是昨天,在露天草廬的周邊,出現了一輛裝載著玉米、冬瓜、排骨湯的快餐車,當部分主播如同智取生辰綱中的梁山好漢們輪替換著舀那湯吃的時候,沈巍再次潑了一波冷水。而當晚的事情發展證明,這是最后的一道送上門來的晚餐。 二十六年的野外的餐風露宿生涯,他更多地的生存受制于環境。比如在奧運會舉辦之年,他當時據以流浪的居處,被暫時隱藏。可以說,他的不停的適應形勢的搬遷,是他那些年在都市里的鄉村漂泊的一種常態。 他看到自己的存在狀況,必須聽命于環境的風聲,所以在他看似豪放的書寫中,他的內心卻如履薄冰,膽戰兢兢。即使沒有風吹草動,他也喊著火燭小心。 但又有幾個人聽懂他的屢屢申訴中始終如一的警醒? 今天一早,沈巍站在他的第二定居點,百般無奈地說:出點事很正常,但出的頻率太高了。這個頻率已經超越了正常的一個范疇。 他泰然地接受了這個事實。在第二定居點,他短暫地重演了席地書寫的舊式作業之后,他消失在這條曾經無人問津、后來也曾經人仰馬翻的偏僻鄉野路。 那些習慣了圍繞他的主播,一天來如同失去主心骨的蜂群,散亂地嗡嗡在曾經王蜂出沒的草廬周邊。 這是不是沈巍爆火結束? 非也,這更像是一場化繭為蝶的轉折點。 這個“繭”,就是他四次搬遷的草廬,這是他線下的立足點。 而“蝶”,則是沈巍的互聯網影響,就是他的飛翔的如同“蝶”的翅膀,已經掠過了“線下”土地的束縛。 他有了一次成功的由“上海小鯨娛”組織的線下、線上結合一起的、包含著“繭”與“蝶”兩種形態的金山之行,這一起整合了所有身邊主播的集體行動,竟然沒有發生一起爭吵與碰撞,表現在罕見的溫文爾雅的團隊素質,出乎沈巍的預料,出乎組織者的預料,也出乎線上密切關注著沈巍一舉一動的他的日益增長的粉絲的預料。 這也意味著,沈巍找到了“蝶飛”的翅膀,可以脫離線下的地理位置的固著,飛向更為廣博的天空。 安徽和縣文旅主導的出行,也沒有像傳言中所說的那樣“黃”了,而是行程日益清晰。 “湖州之行”,也可能因為第四定居點的終結,而有了更快的速度落地。 沈巍有了更大的騰挪空間,如果他愿意,他可以拋棄任何線下的固定場所對他的束縛,而能一騎絕塵。 但他沒有。他希望那些身邊的主播“配合他”、“珍惜他”,配合他給予他一個相對平安穩定的環境,“珍惜他”陪著大伙一起共舞的時光,而這一切, 在一次次雞毛蒜皮的爭吵之后,終于蛻化為一地雞毛。 但沈巍還給那些需要他的主播們留下一線明晰的希望。他讓他的身邊人,去聯系第五個立足點。而這是否在不久的將來,真的出現,按照我們的觀察慣例,唯有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