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動脈優先入路的研究方法 作者共檢索出444篇文章,對23篇優先顯露SMA手術入路的文章進行了評估。 這些入路根據手術開始解剖游離時朝向SMA的方向進行分類:前方入路(2篇)、后方入路(4篇)、右側入路(16篇)和左側入路(3篇)。 許多研究采用了右側入路,大多數文章描述了手術技術細節,還有一些文章在對比研究中展示了各種手術入路的優缺點。 SMA游離是施行MIPD的一個主要技術挑戰,SMA位置深在,游離期間需要識別、結扎和離斷脆弱的IPDA、IPDV、SMV-PV交匯處及其相關分支。此外,還需要游離固定連接在SMA上的胰腺鉤突與胰腺外的神經叢。 已有許多關于解剖游離SMA各種入路用于OPD的報道。但MIPD視野與OPD不同,合適的入路尚未進行充分探討和研究(下圖)。 ![]() OPD時的靜脈入路,在SMV-PV軸無血管區,垂直面的胰頸后方打通SMV前壁的隧道。最后顯露并處理SMA。 ![]() OPD顯示胰頸和鉤突分離后的PV/SMV匯合處和SMA。顯示Belcher靜脈和第1支空腸靜脈,Belcher靜脈其實就是胰十二指腸后上靜脈(posterior superior pancreaticoduodenal vein,PSPDV),如果沒有正確識別、結扎和離斷,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出血。 圖片來源:(美)基恩.D. 利勒莫(Keith D. Lillemoe),MD(美)威廉.R. 賈納金(William R. Jarnagin) , MD. 主編,劉景豐,曾永毅主譯,肝膽胰外科(第2版)[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24.P 3-66. 為了在理解精確解剖結構基礎上制定合適的入路,安全開展MIPD,國際肝膽胰外科專家組織了一場關于“微創肝膽胰手術精準解剖”的共識會議。 本研究納入標準如下: (1)用英語撰寫的文章; (2)探討與MIPD相關的血管解剖學定義、特征、血管變異的文章; (3)探討實施MIPD入路、手術技術和解剖學標志的文章。 符合納入標準的隨機對照試驗、比較研究、病例系列、病例報告、信件和專家觀點的回顧都包括在內。所有選定的文章都根據蘇格蘭校際指南網絡方法(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 methodology)進行評估。 444篇文章中,23篇描述MIPD時SMA入路的文章(LPD19篇;RPD4篇),包括0篇隨機對照試驗、1篇綜述、10篇對照研究、8篇病例系列報告和4篇病例報告。 這些文章中20篇描述了顯露SMA的手術入路,3篇描述了不顯露SMA的手術切除方法(下圖)。 ![]() MIPD時解剖游離SMA的手術入路種類。 A為前方入路;P為后方入路;R為右側入路;U為鉤突優先入路;L為左側入路。 4 MIPD時SMA優先入路的手術方法 根據解剖游離時朝向SMA的方向分為4種方法:前方入路(2篇)、后方入路(4篇)、右側入路(16篇)和左側入路(3篇)。手術方法如下(下圖)。 ![]() MIPD時顯露SMA的手術入路分為4種。 1)前方入路;2)后方入路;3)右側入路;4)左側入路。 CHA為肝總動脈;SMA為腸系膜上動脈;SMV為腸系膜上靜脈;FJV為空腸靜脈第1支;PDJV為近端背側空腸靜脈;IPDA為胰十二指腸下動脈;J1A為空腸動脈第1支;LRV為左腎靜脈;Ligament of Treitz為Treitz韌帶。 圖片來源:Nagakawa Y,Watanabe Y,Kozono S,et al. Surgical approaches to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uring minimally invas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 2021;00: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