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中,谷神星一直被視為一顆“冰冷的矮行星”。然而,NASA最新研究顯示,這顆直徑約950公里的天體,早期可能暗藏過一股能量核心,為其地下海洋提供了維持生命的條件。 早期的能量核心 研究團隊基于“黎明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構建了谷神星的內部演化模型。結果顯示,這顆矮行星在形成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其核心因放射性同位素衰變釋放出大量熱量。計算推測,這一過程可能持續5億至20億年之久,核心溫度最高可達約280攝氏度。這股能量不僅足以加熱地下海洋,還可能觸發類似地球深海熱泉的活動。 ![]() 地下海洋的可能性 “黎明號”任務已證實谷神星表面存在鹽分和水冰痕跡,這暗示在地表深處可能儲存著巨大的鹽水庫。若這些水體與核心熱量交互,就可能形成富含礦物和化學能的環境。地球上類似的海底熱泉,正是多樣微生物群落的溫床。這意味著,谷神星在數十億年前或具備孕育微型生命的條件。 ![]() 生命線索與局限 科學家推測,如果谷神星內部曾經存在這樣的“能量-水-礦物”循環,生命的火種或許真的曾在其中點燃。但遺憾的是,約25億年前,放射性熱源逐漸衰竭,地下海洋隨之凍結,即便曾有微生物存在,也極可能早已消亡。 更廣闊的啟示 谷神星的發現不僅改變了人類對小行星帶的認知,還提示我們:生命所需的環境并非地球獨有。類似的條件,也可能存在于土星的土衛二、木星的木衛二等“水世界”中。探索這些星球,或許能揭示生命在宇宙中的多樣形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