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公桌上看到'便箋'時,你是否也曾脫口而出'biàn qiān'?這個看似簡單的詞匯,卻讓絕大多數人都陷入了讀音的誤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糾正這個常見卻常讀錯的詞。 正確讀音是:biàn jiān(音同'便尖') ![]() '箋' = ? + 戔
'箋'字的本義是注釋或短小的竹簡。竹字頭揭示了古代用竹簡書寫的傳統,而'戔'作為聲符,既表音又表意,暗示這是細小、簡要的文字記錄。古人造字時,通過這個組合精準地表達了'簡要注釋'的概念。 '便箋'這個詞,承載著書寫文化的簡約之美。它不是正式的書信或文件,而是指隨手記錄、傳遞簡短信息的紙片。這個詞的精妙之處在于,它用一個'箋'字就道盡了那種隨意卻不失雅致的書寫方式。 從歷史文化角度看,'便箋'延續了中國古代'箋札'文化的精髓,將傳統的雅致與現代的便捷完美結合,體現了中國文化中'致簡而意深'的審美追求。 '箋'字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數字化發展,'電子便箋'等新形式出現,但'箋'字所代表的那種隨手記錄、即時傳遞的功用始終未變。 '便箋'這個詞匯,就像它所代表的物品一樣,雖簡單卻別有韻味。它提醒我們:文化就在日常之中,雅致存于方寸之間。 |
|
來自: hocdc1gxau >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