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門,邁開腿,走出去,外面是一個能讓你命運轉彎的世界。 稻盛和夫曾說:“人必須出門,必須社交,必須去體驗不同的事物,見各種各樣的人,腦子才會思考,才能感覺到自己是在活著。” 這話說得很現實,也很實在,人如果老是窩在家里,就像籠子里的鳥,看著天空挺大,其實能撲騰的地方就那么一點。 不出門,不光身子骨會懶,腦子也會變慢。 但是,人出門了就不一樣了,能看見更多的可能,甚至能大開眼界。 家里待久了,人慢慢就會廢掉,多出去走走,呼吸點新鮮空氣,見見活生生的人,你的機會才會多起來。 出門長見識,眼界寬了路就寬 人蹲在家里,整天盯著那幾面墻,在小房間里走來走去,能看出啥名道?最多就是看墻皮掉沒掉。 但是,出去走走不一樣,世界這本厚書,你得自己一頁頁翻,才能讀明白,讀多了,才能看見未來。 清朝那會兒,有個來自山東叫高鳳翰的書畫家。 他八歲的時候跟著父親出門,一天看見一家裝裱畫作的店鋪,一下子就走不動道了。 那些畫實在是太漂亮了,于是他天天蹲在人家店門口看,用手指頭在空中比劃,學著畫。 店老板后來被這小孩感動了,允許讓他進店學藝,還引薦他認識了當時的大畫家法若真。 高鳳翰就這么一路走,一路學,后來成了有名的揚州八怪之一。 古人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書里的東西是死的,路上的東西是活的,我們唯有走出去,多看、多想、多學、多練。 如此,走出去久了,見識多了,腦子里的想法就不一樣了,機會自然也就多了起來。 出門遇貴人,一個人走不如一群人走 老窩在家里,你能遇見誰?送快遞的還是送外賣的? 但是,如果你愿意走出去就不一樣了,街上走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保不齊哪個就能拉你一把。 而這一把,說不定就能徹底改變你的命運。 戰國時的蘇秦,最早出去闖蕩的時候,一開始混得那叫一個慘得很。 在咸陽宮外等了三個月,沒見到秦王,盤纏都花光了,只好穿著一雙破了的草鞋回家。 到家了,自己的老婆假裝不認識他,嫂子連碗熱粥都不給。 后來他又出門了,這次去了燕國,站在宮門外三天,終于見到燕文侯。 就這么著,他后來逆天改命,竟然佩上了六國相印,改變了戰國的格局。 俗話說:“走萬里路,不如高人指路。” 真是這個理,你自己再能,可沒人點撥、沒人幫襯,也難成大事,甚至連用武之地都沒得。 出去走走,提高一下成事的概率,而且遇見的人多了,總會有懂得欣賞你的人,愿意拉你一把的人。 出門找機會,運氣是走出來的 老話說:“樹挪死,人挪活。” 老是蹲在一個地方,啥好事能輪到你? 運氣這東西,也是講究概率的,你不出去走走,怎么碰得上? 四百多年前的明朝,有個叫徐霞客的年輕人。 那時候別人都忙著考功名,追利祿,他卻改了名字,說要“朝登海而暮蒼梧”,就這么甩甩袖子出門旅行去了。 他這一走就是34年,真的就是靠雙腿走遍了大半個中國。 他路上還遇到過強盜,被搶得精光;挨過餓,受過凍;連仆人都覺得太苦了,于是都跑了,只剩下他一個人。 但他愣是走出了名堂,寫出了《徐霞客游記》,成了千古奇人。 有人說:“運氣是偶然和隨機事件,需要人們去邂逅和偶遇它。” 說到底就是這么回事,運氣不像外賣,不會自己送上門。 你得出去走,去邂逅,去偶遇,去操作,走多了,運氣自然就來了。 哪怕就是到公園里待上20分鐘,什么也不干,自己的狀態也會變好。 走出去,你會發現世界真的很大,困住我們的往往不是外面的高山大海,而是家門口那幾步路。 要知道,房子是休息的地方,不是把自己關起來的地方。 等自己休息好了,那就出門去吧,曬曬太陽,吹吹風,看看人,你的命運也許就在某一次出門后悄然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