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 北京一位75歲的張大媽,炒股15年,只靠一個簡單到極致的方法,月收益竟然能沖到286%。 這不是什么華爾街傳奇,就是一個普通退休老人用20日均線和成交量兩個指標玩出來的真實戰績。 沒有復雜公式,沒有內幕消息,每天只看盤20分鐘,卻讓一堆研究MACD、KDJ的年輕人輸得心服口服。 張大媽在社區老年炒股沙龍里分享經驗時,總愛說一句話:“炒股最怕想太多、做太雜。 ”她早年也吃過虧,沉迷各種技術指標,結果資金縮水到肉疼。 直到她扔掉花哨工具,專注“20日均線+縮量回調”組合,才徹底翻身。 這套方法的底層邏輯其實就兩點:20日均線是趨勢的“照妖鏡”,縮量回調是主力的“悄悄話”。 均線向上說明主力成本在抬高,趨勢沒壞;縮量回調代表散戶拋壓耗盡,主力正在洗盤準備拉升。 兩者結合,相當于給信號上了雙保險。 張大媽的操作流程簡單到小學生都能模仿。 第一步,定趨勢——只選20日均線向上翹頭的股票。 她要求連續5天均線斜率超過15度,股價穩穩站上均線3天以上,像爬樓梯一樣一節節往上走。 均線走平或向下的,一律當成背景板看都不看。 第二步,找買點——死等縮量回調到均線附近。 成交量必須縮到前期的50%以下,最好出現“地量”(近期最低成交量),K線收十字星或帶長下影線的小陰線。 張大媽有個鐵律:回踩當天不動手,非要等第二天股價站穩均線、成交量溫和放大才輕倉進場。 第三步,控風險——機械式止損止盈。 股價跌破20日均線3%,尾盤立馬割肉;漲到10%-20%利潤就分批落袋,如果出現放量滯漲或跌破5日線,就算沒到目標也果斷賣。 她說這叫“賺菜錢不貪肉,虧本時不惜菜葉子”。 每天20分鐘看盤節奏被她玩成流水線:早盤10分鐘用軟件篩選均線向上的股票,午盤5分鐘翻觀察池找縮量苗頭,尾盤5分鐘決定買賣。 她從不盯盤,理由很直白:“主力洗盤又不是表演給你看的,盯著分時圖純屬自己嚇自己。 ” 但真正讓這套方法穩當運行的,是張大媽15年踩坑換來的三條鐵規。 一不逆勢:均線向下的股票再便宜也不碰,她說那是“接飛刀,接一把血一手”;二不放量不追:沒經過縮量洗盤的上漲全是泡沫,追進去就是給主力當轎夫;三不滿倉:單只股票倉位永遠不超過10%,總倉位控制在七成以下,“雞蛋筐摔了還能留幾個完好的”。 這種簡單策略背后有數據支撐。 歷史回測顯示,20日均線戰法在牛市勝率超70%,熊市也能保住55%的勝率。 社區里另一個賣菜大媽學這招,月賺2000多元菜錢,復利效應下賬戶悄悄滾雪球。 當然,方法得因人微調。 保守派會選高股息藍籌股打底,激進派疊加熱點題材搏爆發力,但核心永遠不變——趨勢向上時縮量買,破位就跑。 張大媽的操盤筆記滿頁都是“均線向上縮量買”的重復記錄,她說:“股市里最值錢的不是聰明,是紀律。 ” 現在還有人質疑286%的月收益太夸張。 張大媽笑著翻出交易記錄:一次抓準主升浪+嚴格復利,單月確實能做到,但平時月均收益在15%-30%之間。 “那些追求每月翻倍的,早就虧得退出市場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