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總覺得自己嘴笨?在酒局上別人聊得熱火朝天,你半天插不上一句話;跟同事溝通工作,明明心里想好了,說出來卻顛三倒四。每次看到那些能說會道的人,都忍不住羨慕,甚至覺得自己連表達都不行,更別提寫文章了? 其實你真的想錯了!咱們總把 “會說話” 和 “會表達” 畫等號,可寫作這事兒,還真就偏愛咱這種不愛扎堆、喜歡安靜的人。你以為的 “社交弱點”,放到寫作里,反而成了別人搶不走的優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就說觀察這事兒吧,外向的朋友忙著跟人打交道,注意力都在聊天上;咱不一樣,平時安安靜靜待在一邊,別人一個不經意的眼神、手指攥緊杯子的小動作,還有說話時藏在語氣里的情緒,都能悄悄記在心里。這些別人忽略的細節,寫進文章里,就能讓文字特別有畫面感,讀者一看就像身臨其境,這不就是好文章的訣竅嘛? 而且咱習慣跟自己較勁,遇到事兒不咋愛往外說,總喜歡一個人琢磨。外向的朋友靠聊天理清思路,咱靠獨處消化想法。就像牛頓,當年倫敦鬧瘟疫,他被迫躲到鄉下,沒人說話就自己跟自己琢磨,反而琢磨出了萬有引力;還有卡夫卡,總愛深夜一個人寫東西,那份安靜里琢磨出的文字,到現在還能戳中人心。咱這種 “跟自己對話” 的習慣,其實就是在攢深度,寫出來的觀點自然比隨大流的話更有分量。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再說了,咱不咋依賴別人的認可,不容易被 “大家都這么想” 牽著走。你看身邊那些熱鬧的圈子,往往一個人說啥,其他人跟著附和,最后想法都差不多,哪還有新鮮勁兒?咱不一樣,哪怕周圍人都認同一個觀點,也會自己再琢磨琢磨:“真的是這樣嗎?有沒有別的角度?” 就因為這份不跟風的勁兒,好多讓人眼前一亮的好點子,偏偏就出自咱這種 “不愛湊熱鬧” 的人手里。 可能有人會說,我連話都說不利索,寫文章不更難?其實寫作跟說話完全是兩回事!說話是 “一次性的”,說出去就收不回來,緊張了卡殼、邏輯亂了都沒辦法;寫作不一樣,寫得不好能改,句子不通順能調,哪怕一句話改十遍八遍都沒問題。就像那些演講好的人,沒誰是天生就會侃侃而談的,都是先把稿子寫好,對著鏡子練上幾十遍,才能在臺上說得流暢。寫作就是給咱 “嘴笨” 的人留的機會,不用急著表現,慢慢琢磨、慢慢改,總能把心里的想法說清楚。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不過有一點得記住,光有這些優勢還不夠,得動筆寫,而且要多寫。好多人寫了三五篇,覺得寫得不好就放棄了,說自己沒天賦。其實哪有什么天生的天賦?寫作就像練肌肉,你寫 10 篇和寫 100 篇,感覺完全不一樣。剛開始寫可能會覺得費勁,句子不通、沒話說都正常,別追求 “一寫就爆款”,先把 “寫出來” 做到。你可以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每天寫個幾百字,不管是記件小事,還是聊個小想法,堅持寫下去。等寫夠一定數量,你會發現,以前覺得說不明白的話,現在很輕松就能落在紙上。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所以別再因為 “不會社交” 否定自己了,咱身上那些被當成 “弱點” 的特質,都是寫作的寶藏。從今天開始,拿起筆(或者打開電腦),哪怕每天只寫一段話,慢慢積累,說不定下一篇讓人眼前一亮的爆款,就出自你手呢?你平時有沒有過 “悄悄觀察到別人沒注意的事” 的經歷?歡迎在評論區聊聊,咱們一起交流寫作的小技巧~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