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1931.4.15~2015.3.26),瑞典詩人,被譽為當代歐洲詩壇杰出的象征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師。2011年10月6日,八十歲的特朗斯特羅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他以凝煉、簡潔的形象,以全新視角帶我們接觸現實”。 他用心去體味生活,用心創作,一生寫了163首詩,但每首詩都像北歐的天空那樣純凈。 他是營造意境的大師。關于風格,他說:詩人必須敢于放棄用過的風格,敢于割愛、削減。如果必要,可放棄雄辯,做一個詩歌的禁欲主義者。 特朗斯特羅姆的詩始終實踐著屬于自己的審美理念,即用最少的詞語創造最多的內涵。他的詩如一只精心打造的首飾盒,有高貴的整體平衡,也有精美的細節。每一首詩都具有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讀者時刻能看到詩人的心臟—— 今天的分享如下: ![]() 論歷史 一 三月的一天我來到湖邊聆聽。 冰像天一樣藍。它在陽光下破裂。 而陽光也在冰被下的一只麥克風里低語。 咕咚作響,發酵。有人像在遠處掀動床單。 這一切就像歷史:我們的此刻。我們下沉,我們聆聽。 二 大會像飛舞的島嶼聚攏。幾近相撞...... 隨后:一條妥協的顫荒的長橋。 所有車輛都將在那里行駛 在星空下,在被尚未出生 被扔下虛空米粒一樣匿名的慘白的臉下。 三 1926年歌德扮成紀德游歷非洲,他看到了一切。 幾張臉因死后才能看到的東西變得清晰起來。 一幢大樓在阿爾及利亞新聞 播出時出現。大樓所有的窗都黑著, 除一扇除外:我們在那里看到德雷福斯的臉。 四 激進與保守生活在一起,像一場不幸的婚姻, 互相改變,彼此依賴。 但作為它們的孩子我們必須打破格局。 每個問題都在用自己的語言呼喚。 請像警犬那樣在真理踏過的地方摸索! 五 離房屋不遠的野地里 一份充滿事件的報紙已在那里躺了好幾個月, 它在日曬雨淋的晝夜里衰老, 變成植物,變成白菜,和大地連成一體。 就像某個記憶慢慢變成你自己。 短句 資本的建筑,殺人蜂的巢穴,為少數人而釀的蜜。 他在那里服務。無人看見時,他在黑暗的通道里 展翅飛翔。他必須重新生活。 牧歌 我繼承了一座黑暗的森林,我很少去那里。但一天,死人和活人交換了位子,森林活動起來。我們并非毫無希望。那些棘手的案子警察雖已做出努力,但依然懸而未決。同樣,在我們生活的某個角落,也有一段懸而未了的愛情。我繼承了一座黑暗森林,但今天我走入另一座:明亮的森林。所有活著的都在歌唱蠕動搖擺爬行!這是春天,空氣十分健壯。我持有遺忘大學頒發的畢業證書,且兩袖清風,像晾衣繩上掛著的襯衣。 李笠 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