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簡稱“四高”),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不少年輕人也被這些慢性病纏上。西藥控指標快,但很多人更傾向用中成藥慢慢調——畢竟中成藥講究“辨證施治”,能從根源上改善體質。今天就總結8個針對“四高”的經典中成藥,把各自的適用情況、配伍門道說清楚,幫你對癥選藥。 ![]() 一、高血壓:2個中成藥,分清虛實再用 1. 六味地黃丸——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的“調理能手” 不少高血壓患者總覺得頭暈目眩、耳朵里嗡嗡響,蹲久了站起來眼前發黑,平時還愛腰酸腿軟,晚上睡不好、老出汗,這多是“肝腎陰虛”導致的——肝腎陰液不足,沒法“滋養”血管和頭部,血壓自然容易偏高。 六味地黃丸的配伍特別講究“三補三瀉”:熟地黃是君藥,能深補肝腎之陰,像給身體“澆足水”;山萸肉補肝益腎,還能鎖住精氣,山藥健脾補腎,這兩味是臣藥,和熟地黃一起補肝、脾、腎“三陰”,把身體的“底子”筑牢。但光補容易“膩”,所以加了澤瀉清腎火、防滋膩,牡丹皮清肝火、平衡山萸肉的溫性,茯苓滲濕健脾、幫山藥運化——這“三瀉”讓補藥不滯,陰陽更平衡。 現代研究也發現,它能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這個系統活躍了血壓就容易高,所以對原發性高血壓尤其管用,越早用越好。而且它還能改善血糖、血脂,保護心、腦、腎這些容易受高血壓損傷的器官,特別適合高血壓合并腰酸、頭暈的人。 2. 牛黃降壓丸——肝火旺盛型高血壓的“滅火藥” 如果高血壓患者平時特別容易發火,一激動血壓就飆升,還總覺得口干、口苦、眼睛發紅,晚上失眠、做夢多,甚至頭疼得像要炸開,這就是“肝火旺盛”的典型表現——肝火上沖頭部,血管受刺激,血壓自然降不下來。 牛黃降壓丸里,牛黃是核心成分,能清心火、平肝陽,像給“上火”的身體“潑冷水”;再搭配黃芩、黃連清胃火、心火,梔子瀉火除煩,把體內的“火氣”趕出去;還有珍珠母、羚羊角粉(現多用水牛角替代)平肝潛陽,緩解頭暈頭疼,白芍養血柔肝,避免肝火傷了肝陰。 它的特點是“清熱降壓”,適合血壓忽高忽低、伴隨明顯上火癥狀的人,但脾胃虛弱、平時容易拉肚子的人要慎用,畢竟藥性偏涼,容易傷脾胃。 ![]() 二、高血糖(糖尿病):2個中成藥,看“口渴”和“乏力”選 1. 玉泉丸——口干多飲型高血糖的“解渴方” 很多糖尿病患者最明顯的癥狀就是“三多一少”:喝得多、尿得多、吃得多,體重還下降,尤其口干得厲害,剛喝完水又想喝,這多是“陰虛燥熱”導致的——體內陰液少,燥熱傷津,所以總覺得渴。 玉泉丸的配伍像“生津的清泉”:天花粉、葛根能清熱生津,緩解口干舌燥,就像給身體“補水”;麥冬、天冬滋陰潤燥,加強補水效果;再加上人參、黃芪補氣,因為“氣能生津”,氣足了才能更好地生成津液;甘草調和諸藥,讓藥性更溫和。 它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干、多飲癥狀,還能輔助降低血糖,適合血糖偏高、以“渴”為主要困擾的人,尤其是中老年患者。 2. 參芪降糖顆粒——乏力消瘦型高血糖的“補能藥” 有些糖尿病患者不怎么口渴,但總覺得沒力氣,走幾步就累,體重慢慢下降,臉色也不好,這是“氣陰兩虛”的表現——氣虛所以乏力,陰虛所以身體失養,體重下降。 參芪降糖顆粒里,人參、黃芪是“補氣主力”,能增強體力,改善乏力;麥冬、五味子滋陰生津,補陰虛;再加上山藥、茯苓健脾,讓脾胃能更好地吸收營養,緩解消瘦;葛根、天花粉輔助清熱生津,兼顧可能有的輕微口渴。 它側重“補氣養陰”,適合糖尿病患者長期調理,尤其是血糖控制不穩定、伴隨明顯乏力、體重下降的人,能在控糖的同時,改善身體狀態,減少疲勞感。 ![]() 三、高血脂:2個中成藥,看“痰”和“瘀”區分 1. 脂必妥膠囊——痰濕內阻型高血脂的“化痰藥” 不少高血脂患者平時覺得身體沉重,不愛動,舌頭伸出來舌苔又白又厚,像涂了一層油,這是“痰濕內阻”導致的——痰濕在體內堆積,沒法排出,就會導致血脂升高。 脂必妥膠囊的主要成分是紅曲,紅曲能健脾化痰、活血化瘀,既能化掉體內的“痰濕”,又能讓氣血運行更順暢;再搭配山楂消食化積,因為“食積”也容易生痰濕,山楂能幫著清理腸胃;白術、茯苓健脾,從根源上減少痰濕生成。 它適合高血脂合并身體沉重、舌苔厚膩的人,能降低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還能改善消化不良,尤其適合平時愛吃油膩食物的人。 2. 通心絡膠囊——氣滯血瘀型高血脂的“通脈藥” 如果高血脂患者經常覺得胸悶、胸口發緊,偶爾還會頭暈、手腳發麻,舌頭顏色偏紫,這是“氣滯血瘀”的表現——氣血運行不暢,瘀堵在血管里,血脂就容易沉積,還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通心絡膠囊的配伍側重“通絡活血”:人參補氣,氣足了才能推動血行;水蛭、蜈蚣、全蝎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能打通瘀堵的血管;檀香、降香理氣止痛,緩解胸悶;冰片開竅醒神,讓藥性更快發揮作用。 它不僅能降血脂,還能保護血管,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適合高血脂合并胸悶、手腳發麻的人,尤其是有冠心病、腦梗塞風險的患者。 四、高尿酸(痛風):2個中成藥,分“急性”和“緩解期” 1. 痛風定膠囊——急性發作期的“止痛方” 痛風急性發作時,關節又紅又腫又疼,尤其是大腳趾,疼得沒法走路,這多是“濕熱痹阻”導致的——濕熱邪氣堵在關節里,氣血不通,所以疼痛劇烈。 痛風定膠囊里,秦艽、黃柏清熱利濕、通絡止痛,能快速緩解關節的紅腫熱痛;延胡索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讓疼痛減輕;赤芍、澤瀉清熱涼血、利濕消腫,減少關節的腫脹;車前子利尿,幫助尿酸通過尿液排出。 它適合痛風急性發作期,能快速止痛、消腫,降低尿酸水平,但癥狀緩解后就可以停,不適合長期吃。 2. 四妙丸——緩解期的“防復發藥” 痛風緩解期,關節不疼了,但總覺得關節發沉、偶爾發酸,舌頭舌苔黃膩,這是體內還有“濕熱”沒清干凈,容易再次發作。 四妙丸的配伍很簡單,就四味藥:黃柏清熱燥濕,蒼術燥濕健脾,薏苡仁利濕消腫,牛膝活血通經、引藥下行——能把體內殘留的濕熱通過尿液排出,還能健脾,減少濕熱生成的根源。 它適合痛風緩解期長期調理,能預防痛風復發,降低尿酸,尤其適合平時愛喝酒、愛吃海鮮、體內濕熱重的人。 最后要提醒的是,“四高”多是慢性問題,中成藥雖好,但一定要辨證使用——比如同樣是高血壓,肝腎陰虛和肝火旺盛的用藥完全不同。建議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根據自己的癥狀、舌苔、脈象選藥,同時配合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才能更好地控制“四高”,保護身體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