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沒有,富人最核心的資產(chǎn),可能不是錢,而是窮人。
假如社會上都是百萬富翁,凌晨2點你想點外賣,能找到騎手送嗎?
聊這個是因為看到一條新聞。
明天就開學了,上海浦東新區(qū)有個三橋小學,今年全校只有5個班,學生總數(shù)22人,但是專職教師有23個。
這在我念書時簡直不敢想,我們那會請老師開小灶,都好幾個家長拼團,做不到一對一。
其實近些年,很多鄉(xiāng)鎮(zhèn)的小學,都已縮水、合并、甚至關停了。
學校可以關、可以并,但老師大多是有編制的,在咱們這,編制就是鐵飯碗。
所以未來小班教學,會是常態(tài)。不過00后的孩子們,高考得謹慎報考師范院校了,很多地方都不再擴招教師編了。
這一切的根源,都是生育率下跌。
很多人,對人口下跌憂心忡忡。
怎么說呢,人口下跌對于國家、對于宏觀經(jīng)濟,肯定壓力巨大,有一個特別難的轉(zhuǎn)型陣痛期。
但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未必都是壞事,長遠看甚至是好事。
你有沒有想過,咱們很多問題的根源,就在于人太多了,內(nèi)卷、工資低、看病難、房價高…
不是有句話么:你不996,外面有的是人等著996。
市場經(jīng)濟的核心機制,就是供需關系,就是競爭。
打工的人多了,打工人就得競爭上崗,工資再低也有人干;
上學的人多了,上學就得買學區(qū)房,換入學資格;
看病的人多了,看病就得排隊掛號、等床位、找關系上手術臺;
買房的人多了,房價就翻倍漲,還要搞驗資、搞搖號…
換個角度看問題吧。
生育率下降,最焦慮的其實不該是我們普通人,而是上位者。
舉個例子。
大家都半夜點過外賣吧,特別是夏天,啤酒燒烤小龍蝦,是一種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
其實這種習以為常,僅中國可見。
你去國外看看,半夜叫外賣是一種聞所未聞的變態(tài)服務。
因為沒人愿意掙那個辛苦錢。
寧愿休息,也不會半夜營業(yè),半夜跑腿,沒必要嘛。
實際上,只要有錢,在中國你可以享受到世界上最好的服務,有的是人搶著干。
說得好聽點,因為咱勤勞。
說得難聽點,因為咱夠卷。
這種習以為常,其實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
富人的核心資產(chǎn),表面上是錢,但本質(zhì)上又不是錢,是窮人。
富人要維持奢侈的生活,購買最好的服務,一方面要足夠有錢,另一方面,要維持社會上有足夠多的窮人。
只有窮人足夠多,窮人才會競爭,才會內(nèi)卷,搶著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好的服務。
所以,有些事,咱們不妨讓子彈飛一會兒。
別著急,等等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