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人說,要是朱標想搶朱元璋的皇位,老朱能樂呵呵地把龍袍遞過去,還得幫著系好腰帶。這話聽著特暖心,可要是真信了,那可就掉進“歷史臆想坑”里了。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殺功臣的狠人,連藍玉、李善長都沒逃過他的刀,親兒子真敢動歪心思,他能饒了?今天就來這對父子的真實關系,看完你就明白,朱標當太子那25年,過得可沒網傳的那么舒坦。 元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正帶著人馬跟元朝浴血奮戰,打到滁州,馬皇后在一個叫陳迪的農戶家里生了個大胖小子,就是朱標。這時候朱元璋正全力進攻應天,聽說生了兒子,非常高興。 朱元璋打小爹媽就沒了,顛沛流離半輩子,突然有了兒子,那心情自然就好了,總算覺得“有家了”。 也正因為這份稀罕,朱元璋對朱標那是真上心。朱標還不到4歲,就請了浙東大儒宋濂當老師,教他念書;后來朱元璋當吳王,立馬立朱標為世子;登基當皇帝后,更是把全明朝最能打的徐達、最會算的李善長、最敢沖的常遇春全派去太子府當“兼職老師”。 這陣容,說是“東亞頂配教育天團”都不為過,朱元璋的想法也簡單,我打天下,我兒子得會治天下,還得是個仁厚的皇帝,別像我似的一身殺氣。 可問題是,朱元璋嘴上說要培養“仁君”,手上的權力卻攥得比誰都緊。洪武五年,老朱說“兒子長大了,該練練手了”,讓朱標處理政務。 看似是放權,實則并沒有。據《明實錄》記載,朱標干的活兒大多是“祭祀太廟”“主持禮儀”這類場面活,看著隆重,其實沒有實權。真正的軍國大事,還得朱元璋親自過目。 有一次朱標想發表點意見,朱元璋立馬喊來李善長:“你幫太子看看,別讓他弄錯了。”等李善長處理完,朱元璋還得看一遍,生怕出錯。 朱元璋特別喜歡把朱標帶在身邊“言傳身教”,一件小事都能嘮叨半天。還經常對朱標說對百姓要仁慈,別動不動就殺人,可他自己殺起人來眼睛都不眨,胡惟庸案牽連上萬人,藍玉案又是一片血光。 朱標看著老爹說一套做一套,也不敢頂嘴,只能聽著。這對父子真正的摩擦,在幾件事上暴露出來。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朱標的老師宋濂因為孫子被牽連,朱元璋二話不說就要把宋濂拉去砍了。 朱標急了,拉著馬皇后一起求情:“老師沒參與謀反,饒了他吧!”朱元璋瞪著眼罵:“等你當了皇帝,再放他也不遲!”朱標被嚇得出門就投了河,幸虧被人救了,這才保住宋濂一條命。雖說這事細節可能有夸張,但朱標在老爹面前的憋屈,是藏不住的。還有更驚險的,洪武七年,朱元璋的寵妃孫貴妃去世,朱元璋讓朱標領著弟弟們給孫貴妃“扶喪”。朱標不干了:“我是嫡子,親娘馬皇后還在,給庶母扶喪,不合周禮!” 老朱一聽就火冒三丈,當場拔出寶劍就要砍:“讓你磕個頭,能把大明磕亡了?”朱標哪敢硬剛,撒腿就跑,最后還是大臣們跪著求情,朱元璋才消了氣。 你看,親兒子跟他講規矩,他都能拔劍,還說什么“遞龍袍”?真敢謀逆,估計龍袍沒摸著,腦袋先沒了。(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205740318490640) 其實朱標這太子當得,比誰都累。他沒自己的班子,不能單獨開府;手里沒兵權,那些在外就藩的弟弟們都比他有軍事實力。而且天天在朱元璋眼皮底下,稍微不順眼就劈頭蓋臉一頓罵。 洪武二十四年,朱標去陜西查秦王謀反的事,順便看看西安能不能當都城。可這趟差辦完回來,第二年就病逝了,年僅38歲。 有人說他是累的,也有人說他是被老爹的高壓逼出了病,不管怎么說,這“最穩太子”的背后,全是說不出的壓力。 說到底,朱元璋對朱標的愛,是封建帝王的愛,既想讓兒子接好班,又絕不能讓兒子威脅到自己的權力。他給朱標最好的教育,卻不給最實的權力;他希望兒子仁厚,卻用自己的狠辣給兒子做“反面教材”。 網上說“朱標謀逆朱元璋遞龍袍”,說白了就是把帝王家的父子情想得太簡單了。在皇權面前,別說親兒子,就是親爹親媽都可能成仇人,朱元璋這種從底層殺出來的狠角色,怎么可能把龍椅當玩具? 朱標死后,朱元璋哭了好幾天,最后把對兒子的愛轉移到孫子朱允炆身上,可惜后來朱棣奪了侄子的位。 你覺得要是朱標真敢跟朱元璋搶皇位,老朱會怎么做?歡迎來留言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