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最近被一句話深深觸動: “如果你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最后會有兩種結局:要么自己累死,要么讓別人整死。” 我們常常陷入一種誤區,過度執著于自身的形象。 無論是在工作場合為了維護所謂的 “權威形象” 而不懂裝懂,還是在社交圈子里為了 “面子” 而死撐場面。 在這些時候,我們總是被形象包袱所束縛,自己畫地為牢。 真正擁有頂級強者心態的人,能夠清醒地認清現實,果斷放下那些毫無意義的形象包袱。 一個渴望成為強者的人,最果敢的抉擇便是:不裝,不撐,不怕。 01 《資治通鑒》漢紀 文帝前四年(乙丑,公元前176年) 絳侯周勃卸任宰相,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每次河東郡的郡守或郡尉到訪絳縣時,他都感到非常緊張,擔心這些人是皇帝派來對付他的。 因此,每當有人來訪,周勃都會穿上盔甲,并讓家人拿著武器保護自己,才出來相見。 后來,有人向漢文帝舉報說周勃想要造反。 文帝命令廷尉去調查此事。廷尉把周勃抓了起來,并對他進行了審問。 因為害怕,周勃無法回答問題。獄吏逐漸對周勃不禮貌,甚至侮辱他。 周勃沒辦法,給了獄吏一千金作為賄賂。于是,獄吏在木簡背面寫下了:“請公主為你作證。” 公主是文帝的女兒,嫁給了周勃的兒子周勝之。 薄太后也覺得周勃不會謀反。文帝去見太后的時候,太后非常生氣,她拿起頭巾扔向文帝,說: “當年周勃消滅了呂氏一族,當時他手里握著皇帝的印綬,掌控著北軍,那時他沒有謀反。現在他住在小小的絳縣,反而會造反嗎?” 文帝已經看過周勃的口供,便解釋說:“官員們正在處理這個案子,很快就會釋放他。” 之后,文帝派遣使者帶著特使的符節去赦免周勃,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土地。 周勃被釋放后,感慨地說:“我曾經指揮過百萬大軍,今天才知道一個小獄吏有多么尊貴!”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02 解析 一般來說,人在身處逆境時,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第一類人,放不下之前的成就和地位。 這就像古代那些落魄的貴族,明明家族已經沒落了,還放不下身段,不肯去做一些 “低賤” 的營生,依舊擺著貴族的譜,最后只能在貧困中苦苦掙扎。 就像《紅樓夢》里的賈府,后期已經衰敗了,可有些主子還是放不下往日的奢華和體面,不肯調整生活方式,最終落得個樹倒猢猻散的凄慘下場。 魯迅先生就曾對這類現象有過深刻的批判,大概意思就是說不能適應時代變化,抱著過去不放,只會被時代狠狠拋棄。 第二類人,他們能認清自己的現狀。 之前在王者局指揮千軍萬馬,到了青銅局,能立馬對隊友點頭哈腰,虛心請教。 在某些人看來,這是沒骨氣,但其實這是能屈能伸。 就像韓信,當年能忍受胯下之辱,要是他當時覺得自己是個有抱負的人,不能受這等侮辱,跟那些小混混硬剛,估計早就被打死在街頭了,哪還有后來的赫赫戰功呢。 那些能放下過去成就,輕裝前行的人,把之前的成就當成邁向成功的階梯,遇到包袱果斷舍棄,他們才是真正內心強大的強者。 他們明白,一直回頭看,是走不好前面的路的。 周勃雖然是武將出身,但也很明白這個道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擁有強者心態的人,往往能夠更好地接納現實,進行自我調節。 生活怎么可能按自己的意愿發展呢? 所以遇到困境時,過度地糾結于自己的形象,其實是一種自我設限的表現。 這種,就是固定性思維。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當人們處于逆境時,如果只看到了尊重需求,即過分在意自己的形象和他人的看法,而忽視了更基礎的需求,比如安全需求(周勃擺脫牢獄之災就是保障自身安全),那么就難以真正解決問題,實現自我發展。 應該怎么做? 正確的做法,是在不同的情境下,需要靈活調整自己的需求層次,優先滿足當下最迫切的需求。 而這,就是成長性思維。 以上,說的是周勃被抓后的心態。但其實,他一開始就做錯了。 周勃卸任丞相后,應該怎么做? 第一點,應該低調行事,消除猜忌。 既然放下了兵權,那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漢文帝如果想動周勃,他沒有任何反手之力。即便是天天穿著盔甲睡覺,也是照樣砍頭。 既然如此,索性就解除武裝。 漢文帝動周勃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不安分,對皇室不臣之心。 周勃的行為,顯然是自己送上了這個理由。 第二點,主動示好,修復關系。 此時,漢文帝上臺已經4年,權力基本都抓在了自己手里。在君臣博弈的關系里,周勃已經是絕對的弱勢。 為了保全家人,他能做的只有是主動示好。 先把關系修復了,讓文帝覺得周家是自己人,等后來有機會時,才會啟用周勃及他的兒子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