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點:江陰忠義街之蘇東坡紀念館 看到絢爛夜色里的蘇東坡紀念館時,我是真意外的。畢竟,我往常白天來這里都常常遇到大門緊閉,沒想到今天開街,連紀念館也格外“勤奮”起來了。更喜的是館外人聲鼎沸,這里游客卻沒那么多,堪稱鬧里的清靜地。 ![]() 如果不是多年前那場意外的邂逅,我甚至不知道蘇東坡與江陰的淵源居然還挺深,但江陰人似乎從來不宣傳。蘇東坡好歹還有一座紀念館藏在老街深處,另一位大詞人辛棄疾只有一座亭子留在鵝鼻嘴。 ![]() 走進大門,迎面是蘇東坡的半身銅像。他神情莊肅,看著門外,左手背在身后,右手握著書卷,一下子把我們拉到了那個文風鼎盛的時代。墻上的“蘇東坡紀念館”,居然是華西村前黨委書記吳仁寶的手跡。 ![]() 蘇東坡當然不是江陰人,但他與江陰這座江南小城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晚年寓居常州,當時江陰隸屬常州府,不管是公干還是訪友,蘇東坡曾頻繁往來江陰。直至今天,江陰還有些地方與蘇東坡有關。 ![]() 北宋熙寧六年的夏天,江南連續下了一個月的大雨,大量的莊稼被淹沒,有的地區顆粒無收。時任杭州通判的蘇東坡受命賑災,糧船從蔡港進入江陰境內,蘇東坡上了岸騎著白馬,沿砂山南行,走到華塘河邊的時候,蔡港上有一頂小的木橋,馬不敢過去,蘇東坡就猛抽了一鞭子。于是,馬長嘶一聲,鼓起勇氣過了小橋。 ![]() 由于糧米運送及時,拯救了大批災民的性命。后來,里人為了感謝蘇東坡的恩德,把木橋改造成石橋,取名“馬嘶橋”,當地的鄉也改名“馬嘶鄉”。馬嘶橋有兩座,一座在張家港,我們曾經造訪過,現在是蘇州市文保單位。另一座就在江陰新橋鎮,稱“西馬嘶橋”,我們居然沒見過。 ![]() 蘇東坡在白龍山南二里購置了田地建房,當地人把他蓋的房屋稱為“蘇墅”,后來就形成了蘇墅村,現在華士鎮龍河村與新橋鎮蘇墅村交界的蔡港河上,倒確實橫跨著一座石拱橋,叫蘇墅橋,但從始建年代來看,這座橋建設得更晚一些。這座橋原來岸邊還有一塊“東坡田舍”碑,這是蘇東坡在江陰留下印記的證明。 ![]() 清朝陶孚尹曾寫過一首《蘇墅村居》的七律詩,其中末聯就寫到東坡田舍的事:“東坡田舍還無恙,買犢何妨事偶耕”。清朝的另一位詩人蘇濱也寫過《蘇墅》,是一首五律,其中寫到“何年遺片石,終古愛眉山”。 ![]() 青陽葛延之曾向蘇東坡求教,當時蘇東坡被流放在海南,葛延之前往拜謁,在那里住了一個月,向蘇東坡求教寫文章的方法,并受益匪淺。蘇東坡感動于葛延之不遠萬里的情誼,還寫了一首詩《葛延之贈龜冠》相贈。 ![]() 蘇東坡的下屬中還有一位江陰人叫劉谷,當時劉谷支持王安石變法,得罪了保守派,有人要拿他問罪,蘇軾卻堅持不治劉谷的罪,把他放走了。大概是有些惺惺相惜,不見得是詩文,畢竟蘇東坡的文學成就,一般人那可達不到,可能是劉谷剛正不阿的性子,比較對蘇軾的胃口。 ![]() 七千多年前,古江陰地處長江的入??冢虼擞?/span>“江尾海頭”之稱,如今鵝鼻嘴公園還有一塊石刻矗立在園內,據說這四個大字就是蘇東坡題寫的。 ![]() 蘇東坡曾寫了一首《泗州僧伽塔》的詩,泗州大圣僧伽大師的舍利就在江陰青陽千年古塔的地宮內發掘出土的,想來當年蘇東坡曾來江陰游覽過。 ![]() 江陰人現在還流傳著“拼死吃河豚”的說法,據說就是蘇東坡說的。當時的河豚都是野生的,吃河豚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但河豚實在太美味,所以還是有很多人冒死品嘗這道美味。蘇東坡是個美食家,他既然到了江陰,哪里會放過這道美食?嘗過之后,他忍不住大贊:“也值一死”。他還把燒制河豚的方法記在了自己的美食譜里,也算是為江陰河豚打了一波免費廣告。直到現在,紅燒河豚還是江陰的一道名菜,不過現在的河豚基本上都是人工飼養的,毒性要低得多。 ![]() 鰣魚也是蘇東坡喜歡的美食,他的菜譜里也有紅燒鰣魚的做法,還留下了一首詩:“芽姜紫酸炙銀魚,雪碗擎來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意在,此中風味勝莼鱸”。 ![]() 江陰有一個美麗的別稱叫“芙蓉城”,蘇東坡在宋神宗元豐元年的時候,就為江陰寫下了《芙蓉城》的長詩。當時蘇東坡還沒有到過江陰,他是根據友人王迥所述的夢境創作的。不知道這位王迥是不是江陰人氏,但至少他是到過江陰的吧。 ![]() 蘇東坡一生足跡幾乎遍布大半個中國,與江陰的緣分或許只是他生命長河中的一段插曲,但對于江陰人來說,卻不會忘記這位大文豪與江陰的緣分。事實上,直到今天,蘇東坡還有直系子孫在江陰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這座紀念館據說當時也是由蘇氏后人成立的。 ![]() 走出紀念館的大門,忠義街上依然人潮涌動,與紀念館里的靜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自由行:江陰忠義街之蘇東坡紀念館 8月盛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