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都要感謝上海一家語文雜志的編輯逼我狠做一次學問。那次應約為該雜志寫了篇勞倫斯散文的分析文字,后面應要求附上一些勞倫斯的資料,供語文老師參考。里面有幾條勞倫斯的名言和名人對勞倫斯的評論,都是我平時隨看隨手翻譯下來的,誰需要我就發給人家,經常用在勞倫斯作品的封底或圖書文宣里。因為那都不是寫論文,就沒有記下出處,人家也沒要求提供出處,于是這些我翻譯的名言就多年里四處傳播開來了,用得范圍很廣。但真沒想到這家雜志這么嚴格,要我在名言后寫明出處,以求學術真實和嚴格。這下可難住我了,這么多年了,我哪里還記得那么多,只能答應找,找出幾個算幾個,找不出的就別用了。我算犯到他們手上了,總得找出多一半吧,否則真有我胡編亂造之嫌了,那要傳出去確實有損“專家”聲譽,盡管我確實保證那是我親自從英文書上看來的,隨手就翻譯了下來,還當成了“硬菜”到處推廣。 還好現在有網絡,實在想不起來的就憑記憶打出英文原文來,如勞倫斯的第一條“我的英國人本性就是我的眼光”,說什么也想不起出自哪里了,就打英文網搜,還真搜到了!謝天謝地。就這12條,我翻了8大本書!搜腸刮肚憑印象找可能的出處,誰讓我當初犯懶來著,遇上強的編輯了,只能認了哈。如果雜志編輯都這么認真,能逼出多少人才來啊,謝謝人家吧,我這下算是一勞永逸了。趕緊都存好,再寫評論時隨時調出來派上用場,那一大串英文書名加原文注解,真是提氣,一看就是博覽群書才能有的學問??。最早的編輯就要求我提供出處該多好,省得我后來如此著急,因為我就是怕找不到讓人家以為我“自造”勞倫斯名人名言?? 勞倫斯精彩言論 “我是英國人,我的英國人本性就是我的眼光。” “我一直都說,我的座右銘是'為自己而藝術’”(這個中文是朱光潛先生翻譯的,有幸看到,就采用了,朱先生三十年代在北大講授勞倫斯的兩部《情人》,該留下多少精彩翻譯的句子,可惜無人記載,只流傳下這句名言譯文!) “人通過寫作擺脫自己的疾患- 重復并展示自己的情緒從而主宰自己的情緒。” “我常想,人應該做到在寫作前祈禱,然后把作品留給主去定奪……我總感到我似乎是赤身裸體站在萬能的上帝面前,任他的火焰從我身上穿過-那種感覺實在很不尋常。要做個藝術家,先得變得十足虔誠不可。” “性與美是同一的,就如同火與火焰一樣。如果你恨性,你就是恨美。如果你愛活生生的美,那么你會對性報以尊重。” “小說是人類迄今發現的揭示細微內在聯系的最高典范。” 名人對勞倫斯精彩評論 E.M.福斯特:“他是儕輩最富想象力的作家。” 弗吉尼亞·伍爾夫:“勞倫斯那種清晰流暢、從容不迫、強勁有力的筆調,一語中的隨即適可而止,表明他心智不凡、洞幽燭微。”(這段是瞿世鏡先生的譯文) 阿爾都斯·赫胥黎:“對抽象知識和純粹心智的厭惡導致他成為某種神秘物質主義者。” 奧威爾:“他有能力理解或者說似乎能理解與他完全不同的人,如農夫,獵場看守,牧師,還可以加上礦工……他的故事是某種抒情詩,他之所以寫得出這樣的作品,靠的僅僅是觀察某些陌生莫測的人時自己的內在生命忽然間經受的一段強烈想象。” F.R.利維斯:“他仍然是我們這個文明階段的大家。” 多麗絲·萊辛:“他是一個天才,居于英國文學的中心,在世界文學中也有他穩定的位置。” 此處就不寫英文出處了。我發現有些大學里的學者引用我的論文里的引文與注解時從來不寫“轉引自畢冰賓或黑馬”,而是直接把我的注解抄過去,造成是他們自己從原著發現的印象。學風很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