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怕風明顯者,首先考慮桂枝湯,而怕冷明顯者,首先要考慮四逆湯!牢記這兩個用藥思路! ![]() 首先怕風明顯也可以說是遇風就生病,比如遇風就發作蕁麻疹、濕疹、鼻炎,或者遇風就咳嗽,打噴嚏,流鼻涕,像這種在體表的毛病,多是因為衛表的力量比較弱,中醫叫衛氣不足,為什么會衛氣虛?還是因為里面的營血不足,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抵御外邪 既然是衛氣虛、營血不足,所以叫“營衛不和”,首先該想到用桂枝湯,桂枝與甘草、辛甘化陽,芍藥與甘草、酸甘化陰,陰從陽化,就能化生出氣血來,然后生姜可以引氣血出表,這樣營血得養、衛氣得充,就能形成金鐘罩,風邪就進不來,自然就不怕了 ![]() 其實桂枝湯里面的桂枝和甘草合用也叫桂枝甘草湯,可以振奮心陽,心陽充足了,就能推動脾土(心火生脾土)去消化,這樣一來,吃進去的食物就能被充分的轉化為水谷精微物質,然后又在心陽的作用下轉化出更多的氣血,所以桂枝湯也是補血湯 ![]() 然后怕冷明顯的,也叫遇寒就生病,比如天氣一變涼就拉肚子,一吃涼的就肚子痛,小肚子發涼,喜溫喜按,手腳冰涼,腰膝冷痛,或者關節炎,類風濕,小便頻等等,這些在里面的疾病,說白了還是里面的陽氣不足了,中醫叫里虛寒,至于為什么會里虛寒,是因為內外都不足了 ![]() 所以不管有沒有表寒,或者外邪,首先就應該考慮用四逆湯來回陽救逆,只要留住一口陽氣,就有一份生機、一份希望,四逆湯(附子、干姜、炙甘草),里面用附子和干姜的搭配來溫補命門之火,附子帶著干姜的熱來回走竄,通行十二條經絡,可以說是無處不到,哪里有寒散哪里,將希望的火種給點燃,然后再用炙甘草牽制它倆,把回陽的火力給留住 ![]() 所以仲景說: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意思就是說當一個人得了外感發熱,醫生用了清熱苦寒瀉下方法后,出現拉肚子、身體痛、怕冷等,這是傷陽的表現,應該緊急救陽,用四逆湯;如果身體疼痛,但沒有拉肚子,關節痛等,那是里陽虛不明顯,但風寒表證還在,得救表虛,用桂枝湯! 那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文中涉及藥物,請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