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民出生于1886年,廣東梅縣人,出生于一個將門家庭,父親名叫林紹斐,曾擔任廣西北伐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等職務。少年時期,林伯民跟隨父親移居廣西,進入廣西邊防陸軍講武堂學習,畢業后進入廣西新軍,擔任了馬隊隊官、管帶等職務。 ![]() 1912年2月,林伯民進入廣西陸軍小學,擔任了學堂監督(校長),他的學生中有兩人后來成就很高,這兩人也成為桂系軍閥的代表,分別是李宗仁與白崇禧。3月,林伯民又兼任了廣西都督府的上校副官,成為“廣西王”陸榮廷身邊的副官。 在這之后,林伯民晉升很快,1913年,他擔任了廣西陸軍第1師炮兵第1團上校團長,一年后,他調任廣西陸軍將校講習所上校所長,并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1917年,林伯民改任廣東督軍府少將高參,此后他主要在廣東任職,三年之后,桂系在廣東戰敗,林伯民返回家鄉,以賦閑為主。
在這之后,林伯民長期在新桂系任職,擔任少將高參等職務,是李宗仁身邊的重要助手之一。李宗仁也格外尊重林伯民,很多重要戰事以及重大問題都會征詢林伯民的意見。作為一名高級參謀,林伯民也充分發揮自己的所學,為李宗仁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議與意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桂系的發展壯大。
1941年,林伯民改任第四戰區榮譽軍人管理處中將處長,他也繼續在后方為抗戰做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后,林伯民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他也選擇從國民黨部隊退役,返回家鄉,主要以賦閑為主。
林伯民也注意到這種現象,他再次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想方設法保護南口鄉民的人身與財產安全,使得他們免遭兵亂之苦,他也因此深得周圍的群眾敬仰與愛戴。新中國成立后,林伯民繼續以賦閑為主,不過,當時國民黨的殘余部隊卻不甘心失敗,他們多次組織匪特騷擾沿海地區,群眾的生活也受到了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