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16種植物的起源、傳播、馴化到它們的文化記錄與歷史演繹,為我們提供了一幕幕生動的植物穿越之旅。如果要查關于植物的史料,這本書可以說是做得比較到位,知識點比較豐富,歷史考據詳盡,視野也開闊,涉及全球文化、經濟、貿易等很多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資料收集時對中國本土資料的重視,讓人眼前一亮。以葫蘆為例,介紹了中國古籍中對葫蘆的記載就有“瓠”“匏”“壺”等不同稱謂。進入文明社會后,文獻中有關葫蘆的記載更是不絕于書,作者通過對這些豐富的本土資料的梳理,向我們全面展現了葫蘆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地位,與神話傳說、宗教、文學、藝術、民俗乃至政治等都關系密切。其它還有對于棉花、水稻等植物的介紹,都有關于中國本土的大量資料呈現。
這種對中國本土資料的充分運用,不僅讓我們更加了解這些植物在中國的發展脈絡,更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作者在書中巧妙地將這些本土資料與國際上對植物的研究成果相結合,使讀者能夠從全球的視角審視植物與人類文明的關系。
《人文草木:16種植物的起源、馴化與崇拜》通過豐富的資料收集,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植物人文世界。它讓我們明白,每一株平凡的草木,都承載著人類文明的記憶,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索與珍視 。缺點當然也很明顯,沒有自己的觀點,以知識匯編為主,沒有什么思考,估計這些都可以作為DS的加工原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