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康堂-專注體質調養,守護家庭健康第七課 秋季經常拉肚子、清稀如水?揭秘2大原因,讓你不再頻繁跑廁所 主講老師:吉亞寧 一、秋季拉肚子的2個原因 1、“肺氣過度肅降”導致大腸功能系亂。 2、“脾肺兩虛”密切相關。脾虛則水濕內生,肺虛則水道失司,子母同病導致大腸傳導失常。 二、秋季拉肚子也分寒和熱 初秋:8.7-9.22(立秋到白露)溫燥為主,更容易 【濕.熱型】拉肚子 深秋:9.23-11.7(秋分到霜降)涼燥為主,更容易 【寒.濕型】拉肚子 濕熱型拉肚子:脾虛運化失常,濕邪內生,郁而化熱(或肺有郁熱下移大腸),濕熱交阻,大腸傳導失司。 典型表現: 大便黃褐稀溏,帶黏液泡沫,臭味重,肛門灼熱; 口干口苦,胸悶腹脹、小便黃又少; 可能低熱、惡心嘔吐,喜喝涼的; 舌苔黃膩,脈滑數(濕熱內盛); 寒濕型拉肚子:脾陽不足,不能溫化水濕,肺氣虛不能宜散寒邪,寒濕相搏,困遏脾胃。 典型表現: 大便清稀如水,夾雜未消化食物,顏色偏淺甚至發綠,不臭,一天要拉好幾次; 腹部冷痛,熱敷后緩解; 手足冰涼、氣短乏力、口不渴、喜喝熱的; 舌苔白膩,脈沉緩(寒濕內盛)。 三、溫熱型和寒濕型拉肚子區分 1、濕,熱型拉肚子 水濕來源:脾虛生濕,濕郁化熱;或肺有郁熱,下移大腸; 大便特點:大便黃褐色,稀溏粘膩,帶有粘液或泡沫,臭味重,肛門灼熱 全身癥狀:口干口苦,胸悶腹脹,小便黃又少,可能低熱、惡心嘔吐、喜喝涼的 舌脈: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2、寒濕型拉肚子 水濕來源:脾陽虛不能化濕;肺氣虛不能散寒,寒濕內生 大便特點:清稀如水,無臭,夾雜未消化食物,顏色偏淺甚至發綠,不臭;一天要拉好幾次,肚子隱隱作痛 全身癥狀:怕冷、手足涼、氣短乏力、口不渴喜喝熱的 舌脈:舌淡胖苔白膩,脈沉緩無力 四、經常拉肚子的人,更容易: 脾胃功能受損,不愛吃飯; 渾身無力、抵抗力下降,腿抽筋 五、秋季拉肚子的常見錯誤做法 亂用藥、硬止瀉:強行止瀉會讓濕邪困在體內,反而加重腹脹、消化不良; 寒熱不分瞎調理:寒濕瀉用了清熱的藥,濕熱瀉喝了溫補的湯,只會“火上澆油”或“雪上加霜”; 跳出單純止瀉的誤區 六、秋季拉肚子的調理原則 濕熱型---》補益肺氣、健脾清熱 寒濕型---》補益肺氣、健脾溫陽 七、秋季濕熱型拉肚子刮痧方 ![]() 八、秋季寒濕型拉肚子刮痧方 ![]() 九、秋季寒濕拉肚子--黨參生姜黃芪粥 注意:如果拉肚子次數多:要補充淡鹽水、大米湯或口服補鹽液,以防脫水 十、寒,濕型拉肚子生活調護 飲食:可食用生姜,大棗、桂圓、山藥等溫補食材 注意腹部保暖:可用熱水袋熱敷腹部(溫度不超過50℃),每次15-20分鐘 避免受涼:及時增添衣物,尤其注意腰腹部腳部保暖,避免空調直吹 十一、濕.熱型拉肚子生活調護 飲食:如馬齒莧、綠豆、冬瓜、苦瓜等清熱食物;忌食辣椒花椒生姜等辛辣食物,會加重腸道濕熱;忌食羊肉、人參等溫補食物會使濕熱蘊結更甚; 保持適宜溫度:控制在 24-26℃,避免加重熱象 避免情緒激動:情緒緊張會加重肝都化火,使濕熱加重 ----
|
|
來自: 蒙藝 > 《吉氏六經刮痧四季養生之秋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