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語文教材是美麗的語言的海洋,這里不僅僅指課文之美,還應該看到教材的編寫者筆下的表達之美——精美的單元導語,精致的預習要求和閱讀提示,精巧的課后練習設計,精細而深刻的自讀課文批注,精彩的作文寫作指導,精短的課外古詩詞賞析——有了這些精湛的內容,語文教材才元氣滿滿,美感充沛,成為教學的指南。 研讀教材,需要我們關注與欣賞教材的編寫者寫下的各種文字,它們是專業能力與教學經驗相結合凝聚而成的精華。 品讀欣賞教材中編寫者筆下深刻優美的表達,有三個好處:一是幫助我們理解各冊教材中單元訓練的主題與教學重點;二是讓我們把握單篇課文教學的訓練目標、重點內容及其教學要求;三是讓我們體味到其中的學問與智慧,促使我們學本領、增能力。 品讀教材編寫者筆下的文字,我們會覺得,自己需要學習的本領太多了: 其一 學習概述單元整體內容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麗,均顯造化之妙。深入其中,總能讓人流連忘返,引起無限的情思。古代詩文中有很多歌詠山水的優美篇章,閱讀這類作品,可以獲得美的享受,凈化心靈,陶冶情操。 這是八上第三單元導語中關于人文主題的概述文字。結構清晰,句法生動,用語典雅,情味深長;字里行間點示著單元課文的取材角度、內容特色及其審美效果;高度概括而又如數家珍。 其二 學習寫課文導讀 散文詩有詩的情緒與想象,像詩一樣精粹、凝練,但不像詩歌那樣分行與押韻,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現。這兩首散文詩通過描寫金色花、荷葉、紅蓮等物象寄托情感,篇幅短小,情感細膩,語言清新雅致。所不同的是,《金色花》寫想象之事,以兒童的視角表達對母親的依戀;而《荷葉·母親》則寫現實與聯想,以荷葉比喻母親,贊頌偉大的母愛。你更喜歡哪一篇?與同學談談你的閱讀感受。 這是七上《散文詩二首》課后的閱讀提示。它的表達,簡潔、精練、生動;美在知識的豐富,美在用語的雅致,美在對兩篇課文共同特點的提煉,美在對兩篇課文不同之處的簡明闡釋,給學生的課文閱讀指出了明確的方向,也給學生的課文閱讀點明了思考的角度。 其三 學習設計有效訓練話題 《濟南的冬天》:作者所寫的濟南的冬天有著怎樣的特點?他是通過哪些景物呈現這一特點的?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向你的同學描述這些景物。 這個課后練習題安排的就是學生的實踐活動任務。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學生需要經歷概括、提煉、闡釋并描述的思考過程,特別是“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文中景物的表達要求,創意鮮明,很有訓練的力度。 《紀念白求恩》:默讀課文,歸納各段內容要點,說說課文段落之間的關系。 這個練習題可謂“牽一發動全身”,不僅是引導學生進行著文意把握的訓練,更重要的是需要解說全文“段落之間的關系”,這是很典型的高層次閱讀分析訓練的“能力題”。 其四 學習設計課內外微寫活動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恐龍滅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課外搜集整理材料,寫一篇小短文闡釋你的認識。 《壺口瀑布》:反復閱讀第3、4段,品味語言的妙處,并試著寫一段賞析文字。 《故鄉》:續寫宏兒和水生長大后見面的情景,300字左右。 《海燕》:試以《海燕的宣言》為題寫一段話。 這些微文寫作的練習,重要的特點是結合課文學習的實際,指向明確,要求具體,角度精致。不像現在一些“讀課文學寫作”的練習設計,遠離課文內容,編寫欠妥。 其五 學習在課文教學中順勢滲透文學知識 《驛路梨花》:本文構思巧妙,層層設置懸念和誤會,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結合課文內容分析這種寫法,說說其表達效果。 《白楊禮贊》:文章開篇入題,緊接著又宕開一筆,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智取生辰綱》:小說圍繞著生辰綱的爭奪,采取了明暗結合的雙線結構,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順勢滲透大量的語文知識,是統編教材編寫的特色之一,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也應該跟上這樣的腳步,既表現出教師的學問背景,又讓學生習得知識、形成能力。 其六 學習編寫奇妙訓練題 這篇童話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節荒誕離奇。快速閱讀全文,把握故事情節,并用自己的話簡要復述。 提示:快速閱讀時,要靜下心來,努力增加一次性進入視野的文字數量。在段落結束時,可以稍作停頓,想一想,這一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哪幾段的內容是緊密相連的,應該看作一個部分?前后段落有怎樣的聯系?這樣,就大致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思路,復述起來也比較有把握。 這是課文《皇帝的新裝》的練習一。這道練習的奇妙之處在于其細心與耐心。擬題者先是細心而簡明地介紹了課文的表達特點,提出了快速閱讀、把握情節并簡要復述的訓練要求;接著耐心地指導學生應該怎樣進行快速閱讀,在快速閱讀之中需要運用怎樣的思維方式。整道練習創意奇特,語言簡潔,循循善誘,十分具有親和力。 其七 學習撰寫課外詩詞賞析文字 日落天黑,還在露水中泥地里勞作,怎能沒有怨言呢?這是一首勞役者的悲歌,以詠嘆的方式、質問的語氣,直抒胸臆,堪稱“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經典之作。全詩在反復中強化,在疊加中升華,表情達意,痛快淋漓。閱讀時要注意體味《詩經》中那種常見的風致:內容極其單純,以重章疊句營造特別的氛圍,抒發質樸率真的情感。 這是八下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中對《式微》的賞析文字。面對初中學生,簡潔明了地解說了詩歌的大意;深入淺出地闡釋了詩歌的表達特點與抒情方式;特別美妙的是,極短的文字并沒有局限于對詩歌本身內容的品析,居然還宕開一筆,給學生點示了注意體味“《詩經》中那種常見的風致”。 其八 學習編寫單課練習 一 文章取題為《散步》。如果換個角度另擬題目,你會取什么題目?說明你的理由。 二 品味下面的語句,結合全文,說說你對課文深層意蘊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三 本文以敘事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寫景的語句,圈畫出來,說說這些景物描寫的作用。 四 課文多處運用對稱的句子。畫出這些句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例句: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五 本文與《秋天的懷念》有著不同的感情基調。與同學一起探究兩篇課文的感情基調有何不同,并試著通過朗讀來準確傳達文中的情感。 這是七上課文《散步》的課后練習。這份課后練習共由五道題構成,顯現出極為高超的擬題水平。第一題從側面引導學生進行全文的文意把握,既是思維能力的訓練,又是語言學用的實踐。第二題引導學生品析課文的主旨句,表述對課文深層意蘊的理解。第三題切中課文極為高妙的寫景手法的運用,從“表達作用”的高度引領著學生的品析。第四題突現課文的句式特點,“好處”一詞,引向對“表達效果”的揣摩。第五題開闊學生視野,設計了比較閱讀和情感朗讀的雙重任務,突現對課文情感基調的審美。五道題,全是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相關的閱讀訓練,表現出高效閱讀教學的美好氛圍。 統編教材中,從觀賞教材編寫者筆下文字的角度,可供我們運用、學習、反思的內容極為豐厚。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打開我們提高專業素養的又一扇大門。 (摘自《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作者余映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