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少將團長主動請纓,陣亡之后追認烈士 1938年4月25日,據六十軍軍長盧漢將軍寫的《六十軍血戰臺兒莊》記載:“二十五日敵人改變了戰法,凌晨出動飛機十余架。向我東莊、火石埠、后堡陣地逐點轟炸,接著又放出探測氣球,指示炮兵進行系統的轟擊。我以跑兵還擊,展開一場激烈的炮戰。經過這一番猛烈轟炸之后,東莊、火石埠火光熊熊,陣地幾乎全被毀壞。敵軍繼之以坦克掩護步兵,與我守軍逐村爭奪。我軍雖傷亡甚大,但仍固守陣地。戰至薄暮,我東莊、火石埠雖擊退敵軍,而后堡已經棄守,蒲汪突出一角,右翼第一八二師戰斗將進到湖山、窩山、戴莊、西黃石山一線。以第一八二、一八三兩師存在的兵力,只能固守第二道防線,我乃決定下令撤至第二道防線,繼續進行抵抗。” 盧漢將軍寫道:“二十五日夜孫連仲轉來李宗仁命令,令臺兒莊守軍于二十六日全面出擊,消滅進入臺兒莊以東我袋形陣地的敵軍。以于學忠部向東,湯恩伯部向西,封鎖袋口。第六十軍向北,合力殲滅進占邢家樓、五圣堂、五窯路、蒲汪、辛莊地區之敵。” 盧漢將軍寫道:“我即命令第一八二師以一部由右向辛莊、蒲汪出擊,大部堅守陣地;第一八三師以一部向五圣堂、五窯路出擊,大部堅守東莊,并接替一八二師火石埠的陣地。配屬炮兵準備火力,制壓蒲汪附近之敵炮兵,支援第一線步兵出擊。” 盧漢軍長寫道:“二十六日晨,我第一八二、三兩師在我炮兵掩護下,向指定目標出擊,為敵火力所阻,仍退回原陣地。于學忠、湯恩伯兩部出擊受阻亦退回。” 接著敵以步兵、坦克、炮兵聯合向我東莊、火石埠之線大舉進攻。由于我防御設施有了改善,當敵炮轟時,我軍隱蔽不加理會,待敵人坦克和步兵臨近陣地時,我戰防炮突起猛射,步兵立即躍出戰壕,向敵軍猛沖。敵軍猝不及防,來犯之九輛坦克,有五輛被我擊中起火,其它四輛慌忙后退。同時我梁家莊及板板埠之炮兵也集中火力向五圣堂、邢家樓、辛莊一帶猛轟,封鎖敵軍竄犯要道,阻其增援。這時我東莊守軍楊宏光旅之嚴家訓團及常子華團,火石埠守軍原陳鐘書旅之莫肇衡團乘機反擊,集中輕重機槍、迫擊炮、手榴彈全部火力向敵猛射。敵軍拚命抵抗,但大部被我消滅,遺尸累累,我亦傷亡甚大。 ![]() 傍晚,敵又集中炮兵火力,猛擊我東莊、火石埠陣地,持續達一小時之久,發射了五千多發炮彈,塵土飛揚,不見天日,整個東莊已夷為平地。守軍團長嚴家訓在戰壕中巡視時為敵炮破片擊中,傷重犧牲。 嚴家訓可不是一般的團長。因為他是少將軍銜,按理至少也是個旅長,為什么他只當了一個團長呢? 這是為什么呢? 待我從頭道來。 嚴家訓(1898年一1938年4月26日),云南省富民縣永定鎮永定街人。15歲參軍,祖母做了一雙新布鞋給他,他偷偷留在家里給弟弟穿,自己穿著草鞋去參軍。因其身材魁梧、人品高尚、作戰勇敢,被挑選為云南王唐繼堯的侍衛軍。當時的龍云任云南王唐繼堯的侍衛軍大隊長,因此二人相當熟悉。由于嚴家訓忠厚老實,深得軍中好評。 1923年嚴家訓升任排長,之后一路高升,升任連長、營長、團長等職。 1927年龍云任云南省主席后,破格提拔嚴家訓為他的少將侍衛大隊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嚴家訓強烈要求參加滇軍第六十軍出省抗日。 云南省主席龍云舍不得他,不批準他參加六十軍。他向龍主席苦苦哀求說:“主席,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身為軍人,豈能容忍日寇進犯我們的國家。我決心保衛祖國,即使是戰死疆場,為國捐軀也是光榮的。” 這時,第六十軍的三個師長和六個旅長都已經任命完畢。云南省主席龍云對他說:“家訓啊,你是少將軍銜,如果參加六十軍,至少也要給你個旅長當當。可是現在六十軍的六位旅長都已經任命完畢了,沒有空位了。” 嚴家訓說:“主席,我請求參加六十軍是為了出省抗日,不是為了當官。只要能讓我參加六十軍,分配我干什么都行。” 云南省主席被他纏的沒有辦法,只好和盧漢等人商量后,宣布任命嚴家訓為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第一八三師第五百四十一旅第一0八二團少將團長。 六十軍出征前,嚴家訓深情的對妻子武錫珍說:“錫珍啊,我是一個軍人,隨時都有為國捐軀的可能,但我死而無憾。我們的子女就托負給你了,你要多加辛苦,撫養他們成人,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他們將來也會報答你的。”說完,嚴家訓又對子女們說:“兒啊,爸爸去殺日寇,你們在家要好好呢孝順奶奶(老爹已故)、媽媽,要乖乖呢聽奶奶和媽媽的話;在學校里要好好呢聽校長和老師的話;要好好呢與同學友愛相處。” ![]() 1938年4月22日,嚴家訓率領第一0八二團占領東莊后,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 4月24日,日軍集中炮火對東莊火石埠一帶狂轟亂炸,然后發動了十多次猛烈的沖鋒,都被嚴家訓率領全團官兵打退了。 嚴家訓自4月22日戰斗打響后,一直在前線指揮戰斗,身先士卒,帶領全團官兵英通殺敵,牢牢的守住了陣地。 4月23日早上,嚴家訓團營長丁圖遠率隊奮勇沖殺,中彈陣亡。戰至中午,嚴家訓團連長黃人欽,在鳳凰橋戰斗中陣亡,在其衣服口袋里發現一封他寫給新婚妻子的遺書,其中一段寫道:“倭寇深入國土,民族危在旦夕,身為軍人,義當報國,萬一不幸,希汝另嫁,幸勿自誤。”嚴家訓團長知道這件事后,號召全團官兵,英勇殺敵,為丁營長和黃連長報仇! 戰至4月26日,嚴家訓正在陣地上巡視時,突遭日軍猛烈炮擊,嚴家訓不幸被炮彈破片擊中胸部和腹部,壯烈犧牲,為國捐軀,時年40歲。 嚴家訓犧牲后,由于戰功卓著,報經最高統帥部特許,遺體發回原籍安葬。靈框由內侍副官趙映明、羅仲先和胞弟嚴家誥護送回故里。 嚴家訓靈框一路途經武漢、重慶等地,沿途都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公祭和悼念。 1938年8月13日,嚴家訓靈框運抵昆明。昆明市沿途街道兩邊掛滿了各和悼念與迎接嚴團長靈柩魂歸故里的大幅標語。靈車受到了以云南省主席龍云為首的昆明市各界人士的恭迎。隨后,全市人民在古幢公園舉行了盛大的迎靈柩儀式,召開了隆重的紀念大會。 云南省主席龍云站在主席臺上含淚大聲說道:“嚴團長的死,是為國家民族爭生存,是為滇人爭光榮!” 1938年8月14日的《云南日報》發表悼念文章寫道:“嚴團長,安息吧!英勇的民族戰士!三迤(云南省的代稱。起源于清代雍正、乾隆在云南設立的迤東道、迤西道、迤南道三大行政區劃。迤東道:雍正八年(1730年)設立,治所位于曲靖府,管轄滇東地區。迤西道:與迤東道同期設立,治所設于大理府,統轄滇西地區。迤南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從迤東道析出,治所位于普洱府,專管滇南地區。)健兒會為你復仇!” 嚴家訓的忠骸被隆重的安葬在故鄉元山村。 出殯那天,富民縣城的民眾傾城相送。 1984年1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嚴家訓為革命烈士。 1985年,中共富民縣委、縣人民政府將嚴家訓墓修葺一新,并立了碑,作為富民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3年,嚴家訓墓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作者簡介:楊樹德,男,彌勒市人,1957年生。曾經擔任過企業內部刊物《彌糖報》編輯和紅河州新華書店內部刊物《新華園地》總編。有多篇作品榮獲過省、州、縣的獎勵。2017年從彌勒市新華書店退休。紅河州、彌勒市作協會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