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水鄉見聞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紹興古城?魯迅舊居參觀記 這天熱得邪乎,太陽跟火球似的掛在天上,走兩步就汗流浹背,衣服都貼在身上了。下午兩點多,女兒開著車把我們送進了浙江省紹興古城。這兒可是毛主席說的“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先生的出生地。一踏進古城,心里就多了份不一樣的感覺。 魯迅祖居在故里東邊,房子坐北朝南,是魯迅祖輩住的地方。青瓦粉黛、磚木結構,看著特別規整,聽說這是現在紹興保存得挺完好的清代臺門建筑之一呢。魯迅先生是1891年9月25日在這兒出生的,一直住到18歲去南京求學,后來回故鄉教書,也還是住在這里,這房子里藏著他大半段年少時光。 最讓我記掛的是“百草園”,魯迅小時候常在這兒玩,抓蛐蛐、拔野草,成年后他寫了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把那會兒無憂無慮的日子寫得活靈活現。文章里提到的“泥墻根”,到現在還好好地留在那兒,摸著墻根兒,就像能看見小時候的魯迅在這兒跑跳的樣子。 ![]() 魯迅紀念館是后來建的,有序廳、正廳和臨展廳,里頭滿滿當當展示著魯迅先生56年的人生。雖說他這輩子短,但活得特別有分量,“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話說的就是他。毛主席特別推崇魯迅,說他的骨頭是最硬的,有政治遠見,還有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他拿筆當刀槍,寫的文章就像鋼刃似的,戳向那些他憎恨的敵人,從來不怕敵人的威脅利誘,絕不低頭妥協,真是中國的“第一等圣人”,這份高尚精神,誰看了都得佩服。 魯迅一輩子寫了好多,小說、散文加起來有500多萬字,每篇都有力量。我上大學的時候,還特意選了“魯迅研究”這門課,到現在那本《魯迅研究》雜志還在出版呢。四十多年前,我還學著他的風格寫過些小文章,家里也攢了幾十本他的書,像《阿Q正傳》《吶喊》,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今天走進魯迅紀念館,就跟撿到寶貝似的,尤其是想起他寫封建社會“人毀人”的《孔乙己》,那些文字戳心又深刻,到現在還記在腦子里。紀念館外頭還有家“咸亨酒店”,我們特意買了孔乙己愛吃的茴香豆,嚼著豆子,好像更能體會文章里的滋味了。 下午五點,我們在游客中心歇了會兒,就離開紹興,往烏鎮趕。巧的是,半路上老天下起了雨,氣溫總算降了點,沒那么難熬了。等到了烏鎮大街,已經是燈火闌珊的時候,先找好酒店住下,再吃了晚飯,折騰到十點多才躺下休息,這一天雖說累,可心里滿當當的。 ![]()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游烏鎮?觀紅船 常聽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烏鎮這江南水鄉,也一點不差——它是浙江嘉興桐鄉這兒有名的水上古鎮,還被叫做“中國最后的枕水人家”,不光是國家5A級景區,還是全國歷史文化名鎮。說起來,烏鎮的歷史老得很,有700年的文明史、1300年的古鎮史,大伙兒還打趣說它是“最會賺錢的古鎮”,現在更是成了國際互聯網大會的永久會址。改革開放后,這兒也想得周到,一邊留著老城區搞旅游,一邊建了新城區給居民住,老的有韻味,新的也舒服。 早上八點,吃了頓滿意的早餐——各色小點心、粥品,吃得胃里暖暖的,就往烏鎮老城去了。老城的街道全是青石板鋪的,窄窄的,也就兩米來寬,兩邊全是小商鋪,賣絲綢的、賣特產的、賣小吃的,熱鬧得很。來往的行人擠擠挨挨,大多是游客,咱們跟著人流走,沒一會兒又熱得大汗淋漓,趕緊買了冰棍兒,兩塊錢一根,咬一口,涼絲絲的才緩過來。 聽說這條街前后有兩千多米長,我們咬著牙往前走,總算到了船坊,買了船票。是那種小木船,能坐六個人,劃船的小伙子是重慶來的,在浙江打工好些年了。船艙中間有兩米來寬的地方給人坐,船劃得不快,晃晃悠悠的,特別舒服。坐在船上往外看,兩邊的房子挨著水,水里又映著房子的影子,時不時還能看見青石拱橋從頭頂過,就跟在畫里走似的。大概劃了半小時,從東柵到了西柵,正好借著換船的功夫歇口氣。 烏鎮出了不少文化名人,茅盾先生就是這兒的人——他是有名的文學家,50年代還當過文化部長。我上中學的時候就讀過他的文章,《多收了三五斗》《林家鋪子》,寫的都是水鄉老百姓的生活,特別真實;還有《子夜》《春蠶》這些代表作,到現在還記得里頭的情節。西柵有茅盾陵園,東柵有他的故居和紀念館,走在這兒,總覺得能沾點文化氣。 中午一點,我們到了嘉興市,剛停好車,就下了一陣小雨。嘉興最有名的就是粽子,既然來了,哪能不嘗嘗?找了家館子,老板現包、現蒸,熱乎的粽子剛端上來,剝開葉子就聞著香味了,咬一口,糯米黏糯的,餡兒也足,吃得特別滿足。坐車累了,又歇了會兒,就按原計劃去看嘉興紅船。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址出現在眼前,心里一下子就莊重起來——那船看著不大,也很普通,可就是在這兒,13位中共代表從上海轉移過來,開了會、定了決議,還選了陳獨秀當黨的書記。想想那時候,國家正處在難的時候,毛主席領導著共產黨,走過兩萬五千里長征,打贏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最后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讓老百姓翻了身、得了解放。這份輝煌的歷史,咱們這輩子都不能忘。 ![]() 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游上海淀山湖?吃燒烤 上午,我們去了上海的淀山湖——這湖可了不起,是給上海兩千多萬人供生活和生產用水的“大水缸”。湖水清清亮亮的,湖面平得像塊鏡子,周圍的路也修得好,交通特別方便。十點多,咱們回了上海市區,這東方大都市果然名不虛傳,人多、樓密,人口密度在世界上都排得上號,走到哪兒都覺得熱鬧。 ![]() 在上海,我們還見了林州的建生夫婦,說起他們家,真是讓人羨慕——大兒子清華大學畢業,工作很忙,小兒子工作同樣很出色;女兒也特別優秀,到國外進修學習,還成了家。在我們這代人眼里,真是出類拔萃的人才,建生夫婦能有這樣的孩子,該多驕傲、多自豪啊! 晚飯吃的燒烤,選了家叫“很久以前”的燒烤。這兒消費人均最低得一百塊錢,不過也確實讓我們開了眼界——店里的裝修、服務都挺特別,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圍著吃燒烤,額頭貼著冰涼貼,別有一番風景。 夜里十點多了,我們開始往回走,一路上還下著雨,車子在雨里開,等回到杭州城,已經是凌晨一點了。雖說熬得有點累,但這幾天的江南游,看了景、見了人、嘗了味兒,心里頭實在痛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