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林漓江漓江風景區是廣西山水之魂,被譽為“百里畫廊”。發源于桂林貓兒山的漓江,蜿蜒流淌83公里至陽朔段,以其清澈的水質、奇特的峰林和倒影景觀聞名于世。乘竹筏或游船沿江而下,游客可欣賞到九馬畫山、黃布倒影(20元人民幣背景圖案)等經典景觀。漓江的四季皆美,景區還融合了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的漁耕文化,鸕鶿捕魚、山歌對唱等民俗活動更添人文氣息。 2、桂林獨秀峰·靖江王城景區位于桂林市中心的靖江王城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府邸,始建于1372年。景區以“一山一城”為核心:獨秀峰孤峰突起,素有“南天一柱”之稱,登頂可俯瞰桂林全城;靖江王城則保留著承運殿、青石板道等明代建筑,城墻周長1.5公里,融合了北方皇城的宏偉與南方園林的精巧。景區內還有廣西科舉文化陳列館、摩崖石刻等歷史遺跡,是研究嶺南地區明清歷史的重要載體。 2、南寧青秀山作為首府南寧的“綠肺”,青秀山景區由18座山嶺組成,總面積13.54平方公里。景區以亞熱帶植物景觀和城市山水為特色,擁有蘇鐵園、棕櫚園等專類植物園,其中千年蘇鐵王被譽為“植物活化石”。地標性建筑龍象塔登塔可遠眺邕江兩岸現代城市風貌。 4、桂林兩江四湖·象山景區該景區是桂林城市水系工程的精華,聯通漓江、桃花江與木龍湖、桂湖、榕湖、杉湖,構成環城水系生態鏈。夜游兩江四湖是核心體驗,沿途可見日月雙塔、古南門等21座橋梁和歷史建筑,燈光設計曾獲國際獎項。象山作為景區的標志,因形似巨象飲水而得名,山腹內的水月洞留有唐代摩崖石刻。景區將自然山水、城市歷史與現代燈光藝術結合,被譽為“東方威尼斯”。 5、崇左德天跨國瀑布德天瀑布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國瀑布,位于中越邊境歸春河上。瀑布寬200余米,落差70米,三級跌落結構氣勢磅礴。中方德天瀑布與越南板約瀑布相連,可乘竹筏近距離感受水霧奔涌的震撼。景區內設有中越邊境集市,可體驗跨境民俗文化,登高望越臺還能俯瞰越南境內風光。附近的德天寺、53號界碑等景點記錄了中越交往的歷史,而《花千骨》等影視劇的取景更使其聲名遠揚。 6、百色起義紀念園這是中國重要的紅色旅游目的地,為紀念1929年鄧小平領導的百色起義而建。景區由起義紀念館、紀念碑、紅軍橋和粵東會館(起義指揮部舊址)四大部分組成。紀念館內運用聲光電技術還原起義歷史場景,收藏文物500余件;紀念碑高23.9米,寓意1929年起義時間。景區依托百色城區地形,將革命紀念設施與喀斯特山地綠化結合,是愛國主義教育與生態旅游融合的典范。 7、北海潿洲島南灣鱷魚山景區位于中國最大火山島——潿洲島的西南端,是研究火山地質的天然博物館。景區以火山海蝕地貌為核心,擁有火山口遺址、海蝕崖、珊瑚沉積巖等地質奇觀。標志性景點“火山口”呈半月形凹陷,退潮時可見黑色玄武巖與碧藍海水形成強烈對比。景區內的燈塔始建于1956年,登頂可環視全島風光。 8、賀州黃姚古鎮始建于宋代、興于明清的千年古鎮,被譽為“嶺南建筑瑰寶”。古鎮保留著300多座明清宅院,以青磚黛瓦、飛檐翹角的粵式建筑為主,八大姓氏宗祠見證移民文化。石板街巷縱橫交錯,帶龍橋、仙人古井等景點充滿詩意。古鎮周邊喀斯特峰林環繞,姚江蜿蜒穿鎮而過,形成“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的格局。春節舞魚龍、中秋放河燈等民俗活動延續至今,是活著的嶺南文化標本。 9、柳州程陽八寨這里是侗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地,由馬安、平寨等八個連片村寨組成。景區以世界四大歷史名橋之一的程陽永濟橋為核心,這座1912年建造的風雨橋不用一釘一鉚,全木榫卯結構堪稱建筑奇跡。侗族村民仍保持著穿侗布、唱侗族大歌的傳統生活方式,鼓樓、吊腳樓群錯落有致。游客可參與百家宴、攔路歌等民俗體驗,還能品嘗油茶、酸魚等侗族美食。 10、崇左花山巖畫景區2016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首個巖畫類世界遺產。景區以左江沿岸的38處巖畫群為核心,其中寧明花山巖畫規模最大,現存圖像1900余個,包括人像、銅鼓、犬類等紅色涂繪圖案,推測為戰國至東漢時期駱越人所創作。巖畫距江面40-100米,古人如何攀崖作畫仍是未解之謎。乘船游覽是主要觀賞方式,還能結合左江兩岸的懸崖葬、駱越文化展示館,探尋古壯族先民的精神世界。 以上是廣西10個國家5A級風景區,看看你去過幾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