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一開頭的乾坤二卦很特殊,除了六句爻辭之外,比所有其他的卦都多了一句。 乾卦多了一句“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坤卦多了一句“用六,利永貞”。 這多出來的兩句被稱為乾坤二用。 那么,這乾坤二用究竟應該怎么用? 抱雪齋已經說過,這里的“用”字是“通”的意思,詳見下文。 那么,為什么“用”字有通的意思呢? 這就要從“用”字的本義說起了。 甲骨文里面的“用”字,是一個象形字,畫的是一對長短不一,象征著陰和陽的律管! ![]() 詳見下文: 破譯甲骨文"用"字千古謎!雙管排簫竟是造字原型,賈湖律管傳承萬年! 律管,又名洞簫,古稱“通簫”,僅從這個名字里的“通”字就透露出律管有著溝通天地人的神通。 所以,“用”字的意思,就是“通”,表示律管有著通天下一氣的功能。 那么,“用”的字形里面的陰陽律管(通簫)為什么是一長一短呢? 這就要從律管候氣的傳統說起了。 古代律管候氣,分別是在冬至和夏至這兩個重要時間進行,候氣時一般使用十二支律管。 詳見下文: 黃帝昆侖竹管暗藏《周易》天機!甲骨文"律"字揭開萬年律歷之謎 在陰極陽生的冬至,和陽極陰生的夏至這兩天里,候氣的十二支律管中,分別會有一長一短兩只律管發生“通”氣現象。 《漢書.律歷志》就說: “冬至陽氣應,則樂均清,景長極,黃鐘通,土炭輕而衡仰。 夏至陰氣應,則樂均濁,景短極,蕤賓通,土炭重而衡低。” 冬至那一天,陽氣應,黃鐘的律管通氣,故曰“黃鐘通”。 夏至那一天,陰氣應,蕤賓的律管通氣,故曰“蕤賓通”。 黃鐘和蕤賓,分別是十二律中的冬至和夏至之律。 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十二律與十二辟卦和十二月的對應關系。其中十一月冬至對應的是黃鐘律,五月夏至對應的是蕤賓律。 ![]() 從上圖中十二律管的長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冬至時通氣的黃鐘律管最長,夏至時通氣的蕤賓律管稍短,十二根律管(洞簫)呈現長短參差的狀態,因此簫又有“參差”的別名。 “用”字的字形,正是由兩根長短參差的簫管組成的排簫,而且應該就是黃鐘律和蕤賓律這兩只律管。 ![]() 《晉書》記載,黃鐘律的長度為九寸,以九九八十一作為黃鐘之數,其他各律管的長度分別是:
從這個律數的比例來看,黃鐘律數八十一和蕤賓律數五十七的比例近似于九比六,已經非常接近《周易》里“用九”和“用六”的陰陽比例了。 而十二律中緊挨著蕤賓律的林鐘律數為五十四,與黃鐘的律數八十一剛好是標準的六比九! ![]() 由于林鐘的律數與黃鐘律數形成完美的6:9,而且恰好一個是陰呂,一個是陽律,所以后來林鐘取代了蕤賓的地位,成為與黃鐘搭配的象征陰陽的兩根律管。 《漢書.律歷志》就說,乾坤二卦的“用九”和“用六”,九和六分別指指黃鐘律管和林鐘律管的長度。黃鐘律管長九寸,故曰“用九”,以數字九代表陽;林鐘律管長六寸,故曰“用六”,以數字六代表陰。
綜上所述,《周易》里用九和用六的兩個“用”字,字形來源于黃鐘和林鐘(蕤賓)兩根律管,兩根律管長度恰好為九比六,分別象征的是陰極陽生的冬至和陽極陰生的夏至。 一陰一陽之謂道,往來不窮謂之通。 這就是通達易道的唯一秘訣。 本文為抱雪齋讀易筆記之《周易》說文解字系列不造第幾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