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人?
跟女朋友聊天,別人張口就是“哇,你瘦了好多,氣質越來越好了”,她立馬眉開眼笑。
安慰失業的朋友,人家輕描淡寫說“錢不重要,身體健康就行,知足常樂”,對方瞬間心情好轉。
面對有錢的老板,一句“您真有眼光,這品位一看就不一般”,氛圍立馬融洽。
而你呢?好心安慰人家“沒事的,會好起來的”,換來的卻是尷尬的沉默。
差距就在這里。
人家說話像開了掛,你說話像踩了雷。
其實啊。。。高情商真的不是天生的。它有套路,有技巧,甚至可以說有“心機”。
 01 第一個套路:永遠站在對方需要的角度說話 劉震云的這句話,看起來像在教人虛偽,實際上戳穿了一個殘酷真相:
所謂高情商,就是永遠給對方想要的反饋。
女人在意外貌和氣質,你就夸她瘦了、有氣質。
窮人在意內心平靜,你就說錢不重要、要知足。
富人在意被認可,你就夸他有眼光、有品位。
這不是虛偽,這是精準投喂。
我有個朋友小林,剛入職場的時候特別直男。同事買了個新包,花了三千塊,興奮地問他好不好看。
小林愣是來了句:“還行吧,就是有點貴,我覺得淘寶幾十塊的也差不多?!?br> 你猜怎么著?從那以后,這個同事再也沒主動跟他說過話。
后來小林學聰明了。
再有人買新東西,他會說:“哇,這個顏色好特別,你眼光真好,在哪買的?”
瞬間,關系就近了。
人性就是這樣,我們都渴望被理解,被認同,被夸贊。
高情商的人懂這個,所以他們從不說“正確”的話,只說“合適”的話。
 02 第二個套路:把自己的觀點包裝成對方的感受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直接給建議,而是先共情。
比如你想勸朋友分手,直接說“他不適合你”,八成被懟回來。
但高情商的人會這樣說:
“我看你最近好像有點累,是不是感情上有什么壓力?你這么優秀的人,值得被更好地對待。。。”
先承認對方的感受,再溫柔地植入觀點。
我見過一個銷售高手,賣保險的時候從不說“你需要買保險”。
他會說:“我看您這么愛家人,肯定特別在意家人的安全感吧?其實我也是這樣想的。。。”
把“你應該買保險”包裝成“我理解你愛家的心情”。
瞬間拉近距離。
這就是高情商的第二個套路:永遠不要試圖說服別人,而要讓別人覺得你懂他。
人們抗拒被說服,但渴望被理解。
 03 第三個套路:用“我們”代替“你” 最高級的溝通技巧,是把“你”變成“我們”。
低情商的人喜歡指出問題:“你這樣不對?!?br> 高情商的人會說:“我們可以試試別的方法?!?br> 一個字的差別,天壤之別的效果。
“你”是指責,“我們”是同盟。
我朋友開會的時候,從不說“這個方案你們沒考慮清楚”,而是說“這個方案我們還可以再完善一下”。
同樣是提意見,但聽起來完全不一樣。
前者是站在對立面批評,后者是站在同一戰壕建議。
哪種更容易被接受?
當然是后者。
人天生就有防御心理,一旦感覺被攻擊,立馬筑起高墻。
但如果感覺你是同伴,是盟友,就會放下戒備。
這就是為什么,同樣的話,有人說出來讓人如沐春風,有人說出來卻讓人想翻白眼。
 說到底,高情商不是什么玄學,就是懂人性。
知道人們喜歡被夸,就多夸幾句。
知道人們需要被理解,就多共情幾分。
知道人們害怕被孤立,就多用“我們”。
這不是虛偽,這是智慧。
畢竟,讓別人舒服的人,自己也會過得更舒服。
讓別人開心的人,自己的路也會更好走。
你學會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