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止語。 今日這個詞常常被人理解為文章太差,讀不下去,是這樣的嗎?你拿下了嗎? 話不多說,先做一做真題,答案稍后揭曉。 ![]() ![]() -不忍卒讀- ![]() 一、“不忍卒讀”成語讀音 bù rěn zú dú ![]() ![]() 二、“不忍卒讀”含義 卒:盡,完。 整體意思:不忍心讀完。 比喻義: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令人心酸,不忍心讀完。 注意: 1、“不忍卒讀”和“難以猝讀”的區別: 不忍卒讀:情感上不忍心讀完(因為內容太悲)。不能用來形容文章寫得差、文筆糟糕或語句不通。 難以卒讀/不堪卒讀:客觀上很難讀完(因為文筆差、晦澀或無聊)。 ![]() 三、“不忍卒讀”造句 1、寫這這篇報道詳細描述了災區的慘狀,情辭悲切,實在不忍卒讀。 2、他寫的家書字字血淚,敘述了戰亂中的苦難,令人不忍卒讀。 ![]() 四、“不忍卒讀”近義詞、反義詞 1、近義詞: 凄入肝脾:形容非常悲傷,痛入心脾。(強調悲傷的程度) 哀感頑艷:悲慟的情調使愚笨無知的人和聰明俊美的人同樣受到感動。后用以形容詩文凄惻動人,能引發各種讀者的共鳴。(強調感染力強) 蕩氣回腸:形容文章、樂曲等十分婉轉動人。(強調感人至深,但未必是悲傷) 悲不自勝:悲傷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極度悲傷。(強調讀者的感受) 2、反義詞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形容特別有興味。(強調讀得有趣) 愛不釋手:喜愛得舍不得放手。(強調極其喜愛) 膾炙人口:美味人人都愛吃。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人人都稱贊。(強調廣受歡迎) 妙趣橫生:洋溢著美妙意趣(多指語言、文章或美術作品)。(強調有趣) 應用舉例: (2025年浙江)人類歷史發展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現象,就是前進到一定階段,要回頭尋找曾經綻放過的資源。中國戲曲發展到清代已是( ),看戲到了不掌燈研究劇本就無法聽懂的地步,于是自然興起了尋找宋元雜劇通俗性的集體“返祖”。 填入括號里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不忍卒讀 B.孤芳自賞 C.詰屈聱牙 D.諱莫如深 根據“前進到一定階段,要回頭尋找曾經綻放過的資源”“看戲到了不掌燈研究劇本就無法聽懂的地步”可知,橫線處應體現出中國戲曲發展到清代已經讓人不能聽懂之意。 A項“不忍卒讀”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與文意無關,排除; B項“孤芳自賞”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賞的人,也指脫離群眾,自以為了不起,與“中國戲曲”搭配不當,排除; C項“佶屈聱牙”指文詞艱澀生僻、拗口難懂,符合文意,當選。 D項“諱莫如深”指把事情隱瞞得很緊,與文意無關,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 五、“不忍卒讀”的起源 “不忍卒讀”這個成語的典故,與清代一位名叫 周生的文人及其著名的志怪小說集《夜雨秋燈錄》有關。 《夜雨秋燈錄》中的故事多寫奇聞異事、人情世態,其中不少故事情節曲折,結局悲涼,充滿了悲歡離合的感傷情緒。 在《夜雨秋燈錄》中,有一篇名為《白老長》的故事。故事結束后,作者在文末發表了一段議論和感慨。在這段文字中,他寫道: “……仆嘗流入至尊(指皇帝),至尊嘆曰:'不忍卒讀’。……” 這里的“仆”是作者自稱。意思是:我的這本書曾經流傳到皇帝那里,皇帝讀完(或聽說后)嘆息道:“不忍卒讀”。 最后,小編有話說: 有點累了,打算來幾個有趣的成語,祝大家周末愉快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