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學齡期,回家吃午飯的時候,總會打開收音機聽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午間的《每周一歌》節目。那里頭介紹的不少歌曲記憶深刻,這首《八一軍旗高高飄揚》即是從那檔節目中了解到的。旋律一直深刻在腦子里,至今張口即唱。 我們是黃河的波濤,我們是長江的激浪。我們是偉大祖國的保衛者,我們是人民的革命武裝。聽吧,進軍號聲多么嘹亮;看吧,強大的隊伍對么雄壯。前進!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旗高高飄揚。 我們有鐵的紀律,我們有崇高的理想。我們有黨的正確領導,我們是不可戰勝的力量。聽吧,勝利的凱歌四面回響;看吧,一代新人茁壯成長。前進!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旗高高飄揚。 這首歌曲是降B大調,四二拍,正步進行速度、二部曲式。前8小節引子,描寫升國旗的莊嚴場面。歌唱進入之后,速度比一般進行曲稍慢(考慮到正步行進的速度)這首歌曲的伴奏寫得別具特色,不單純是節奏型伴奏,而是另一個華彩型的對位旋律,一直配合著主旋律。這首大合唱在音樂處理上很有特色,它既富于歌唱性,又具有交響效果。作曲家摒棄了一般化的平鋪直敘,充分調動了合唱集體的多聲部音樂語匯,有層次地交替穿插,前奏-合唱-間奏-合唱跌宕起伏、渾然一體,展示了我軍的勃發雄姿。 1981年首版錄音,指揮關序,戰友文工團表演 1982年北京合唱節北京部隊演出實況錄音,中唱版本 此歌的創作經過有不少文獻給出了確切信息。整理如下: 李遇秋作曲、石祥作詞的合唱作品《八一軍旗高高飄揚》旋律高亢激昂,感情熾熱奔放,每個音符里都飽含著強烈鮮明的形象特征,構成了具有很強藝術感染力的音樂詩篇。 李遇秋的創作生涯起步于戰爭年代,他是《長征組歌》的曲作者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時任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副團長的他就醞釀著要寫一首合唱作品,表現有紀律、有理想,無堅不摧,不可戰勝的軍隊風尚。1981年,我軍在華北舉行軍事演習,李遇秋帶領歌舞團演出小分隊赴張家口進行慰問演出。演習期間,戰鷹翱翔、坦克奔馳、炮車轟鳴、雄師競發的壯闊場面激起了他強烈的創作沖動,《八一軍旗高高飄揚》的音樂框架就在他的腦海中基本形成了。 上面的圖片均為視頻截圖。 自影片《鋼鐵長城》(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該片記錄了1981年軍演 1981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歌曲》編輯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了群眾喜愛的15首歌曲評獎晚會,邀請戰友歌舞團演唱其中的部分獲獎作品,并要求他們同時演唱一首自己創作的非獲獎作品。接到這一通知后,李遇秋和石祥只在電話中交換了意見,各自立刻投入了緊張的創作。石祥很快寫出了歌詞,由于這首歌的音樂旋律在心中孕育已久,李遇秋僅用了兩個小時就完成了譜曲。這首歌曲在中國音協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組織的最受歡迎的十五首新歌頒獎儀式上首演,反應十分強烈。后多次獲得軍內文藝獎項,并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的推介為全國聽眾熟悉。 《八一軍旗高高飄揚》是北京部隊合唱作品的當家節目。2007年建軍節系列演出/戰友文工團專場開場曲,就是這首《八一軍旗高高飄揚》,合唱隊的人數怕是比八十年代差了不少人。 指揮蔣燮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