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國戰略深入推進的背景下,“藥食同源”理念正從古老的智慧結晶轉變為驅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其深刻價值不僅在于創造了“枸杞拿鐵”“茯苓糕點”等市場熱點產品,更在于為傳統醫學的現代發展提供了現實路徑。這一理念的實踐,標志著中醫藥從單純的疾病治療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重大轉向。 重塑健康生活理念 藥食同源理念的普及,本質上是中醫“治未病”思想在當代社會的具象化實踐。它推動中醫藥服務突破了傳統診療機構的物理邊界,將健康干預前置到日常生活的每一環節。當中醫藥以食品、飲品等形態融入日常生活,其受眾范圍從傳統的患者群體拓展至廣大亞健康乃至健康人群,服務場景亦從醫療機構延伸至家庭、社區乃至職場。這種生活化的健康管理方式,極大地提升了中醫藥的可及性與普及度,使中醫藥從被動治療的“后端角色”轉向主動干預的“前端關口”,為建立覆蓋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提供了底層支持。 更深層的影響在于重構醫療健康體系。藥食同源實踐推動形成了“醫養結合”新模式:在醫療機構外構建起以食療養生為紐帶的健康生態圈。這不僅分流了醫療系統壓力,更在全民層面培育了健康生活理念,使預防醫學真正落地生根。這標志著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范式轉變。 重構中醫藥產業鏈條 藥食同源產業的崛起,正在引發中醫藥產業的價值鏈革命。傳統中藥材通過食品化路徑,跳出了“原料—藥品”的單一循環,開辟出高附加值的產業新賽道,如枸杞從藥材到功能性食品原料的身份轉換,陳皮從調味品到養生茶飲核心成分的身份轉換等。 全鏈條的科技賦能,使傳統藥材擺脫了農副產品的基本定位,實現了向健康消費品的價值躍遷,為產業升級注入持續動能。資源稟賦由此轉化為經濟效益,尤其為鄉村道地藥材產區提供了產業振興的新路徑。 重釋中醫藥文化基因 藥食同源讓《黃帝內經》等中醫典籍中的養生理念轉化為年輕人手中的養生咖啡和長輩煲湯中的山藥枸杞。這種通過味覺建立的文化連接,消解了中醫藥在當代社會的疏離感。 更重要的是,藥食同源創造了中醫藥文化傳承的參與式場景。社交媒體上自制藥膳的分享熱潮、養生食譜的創意比拼,使年輕群體從中醫藥文化旁觀者轉變為實踐者與傳播者。這種基于日常生活的情感共鳴和文化實踐,比典籍誦讀更能建立真正的文化認同。當“寓養于食”成為全民健康共識,中醫藥文化便實現了從知識體系向生活方式的內化轉型,為文化自信奠定了廣泛的社會根基。 面對未來,要堅守中醫理論內核,以系統性思維把握藥食同源的多維價值,在科研層面深化物質作用機理與標準化研究,在產業層面強化技術創新,在文化層面創新現代表達,方能充分釋放其對中醫藥整體發展的引擎作用。(鄧力) (作者單位系四川省成都市中草藥研究所)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