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讓人安靜 郭建華(河南) 女兒四年級的課本攤在書桌一角,生字格里的筆畫已經寫得橫平豎直,可到了上床睡覺時間,她依然會抱著枕頭站在臥室門口,眼睛亮晶晶地望著我:“媽媽,今天還一起睡好不好?”
我總忍不住點頭。女兒偎在我身側,呼吸輕勻,她的小身子緊挨著我,睫毛在暗夜里微微顫動。我偶一翻身,她立刻會含糊地哼一聲,小手在黑暗里摸索著,直到觸到我的胳膊或找到我的手,才重新安穩。這樣的夜晚已經持續了九年,從她還是個只會用哭聲表達需求的嬰兒,到如今能在半小時完成一張數學卷子的小少女,她始終需要一份溫熱的“在場”——不是玩偶柔軟的絨毛,不是故事機里溫柔的嗓音,而是活生生的、有心跳的陪伴。每次,于迷蒙中確認了我的存在,即刻又放心地闔上眼瞼,重歸夢鄉。我凝視她,她的睡眠如系在我脈搏上的風箏,我動一動,她便醒了;我靜臥不動,她便睡得安穩,仿佛連夢也無需做了。這是一種奇異的感應,一種生命與生命間幽微的共振,無需言語,卻如月光一樣照徹她的安眠。 ![]()
她曾認真地跟我解釋:“媽媽,在你身邊,睡得格外香。”我起初以為是孩子的戲言,直到有次外出學習半個月,老公說她夜里醒了數次,天亮時,眼角、臉頰都有淚痕。我才明白,那些看似安穩的睡眠里,藏著她對世界最原始的信任:只要身邊有個真人,黑暗就不會變成怪獸,寂靜也不會生出恐懼。姥姥來了,她歡歡喜喜地陪姥姥睡;奶奶來了,又鉆進奶奶的被窩。她明明白白地講:“要真人陪著才行。”——布偶是假,故事是假,都替代不了那呼吸起伏的真實生命。她稚嫩的心全然不知遮掩,那份對于體溫與氣息相伴的渴求,如同小草渴求陽光雨露一般,如此坦蕩,又如此直率,就像她生病時非要攥著我的手指……
成年人的世界里,這樣的“十分美好”似乎變得奢侈。有次和朋友聊天,她說父親住院時,她每天下班后都去病房坐一會兒。起初總想著找些話題,說說工作上的趣事,問問父親想吃什么,可父親大多時候只是“嗯”一聲。后來她索性什么也不說,就坐在床邊削蘋果,或者瀏覽一些小視頻。父親睡著了,她就幫他掖掖被角,看輸液管里的液體一滴滴往下落。“奇怪的是,那時候明明什么都沒做,卻覺得心里特別踏實。”朋友輕輕說到。 俯視女兒酣睡的臉龐,總不免想到我們成人那欲言又止的孤獨。我們何嘗不也渴求著一種無言的相伴?只是成人世界里,我們卻早已將自己訓練成了孤獨的守夜人。心內雖渴望依偎,可我們卻早已羞于啟齒,生怕被譏為軟弱或矯情。我們那點“需要”,被裹進無數張畫皮里,扭捏作態,最終連自己亦不敢辨認。成年人,在世俗里摸爬滾打久了,學會了用言語裝飾虛空,于是,我們各自守著空洞的城池。多少夫妻,同床如隔著山海,各自側臥,對著手機幽光,仿佛在虛擬世界里尋覓現實丟失的體溫;多少老人,枯坐院窗前,眼巴巴望著大門方向,心里盼的不過是兒女一次無聲的靜坐相陪。他們何嘗不需要一個活生生的“真人”在身旁?只消安靜地存在著,便已是巨大的安慰。然而他們到底只默然枯坐,孤獨如影隨形,陪伴卻仿佛變成了奢望——因為長大成人,我們竟連坦誠渴望的本能也一并丟失了。 ![]()
此刻女兒睡得正香,呼吸均勻得像湖面的漣漪。窗外的月光漫進來,在被子上織出一層薄薄的銀紗。我輕輕握住她放在我手心里的小手,那掌心的溫度,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能說明陪伴的意義——它不是刻意的表演,不是必須的責任,只是在某個瞬間,我們恰好需要彼此在場,需要這份不說話也能感受到的暖。就如同楊絳、錢鐘書和女兒組成的“我們仨”,在風雨飄搖的歲月里,一家人相守相依,即便遭遇生活困境、政治運動,也不離不棄。他們把日常感受當作美酒淺斟低酌,稍有分別便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錄下來,相聚后分享給彼此 。這種在愛中相互陪伴的力量,讓他們走過了普通卻又不平凡的歲月,也讓他們內心安寧。
我知道這樣的時光不會太久。總有一天,她會像雛鳥一樣展翅飛走,會在屬于自己的天空里經歷風雨,會遇到一個愿意陪她看星星的人。可那些相擁而眠的夜晚,那些把腿壓在媽媽身上的真實,那些黑暗中摸索著相觸的手,會變成她心底的鎧甲。這些靜默的陪伴會沉淀成生命里的鎧甲,讓我們在獨自面對世界時,依然能感受到來自過往的溫度,以及由這溫度而生發的韌度。 長夜漫漫,孩子終會掙脫母親的臂彎而遠行。然而,在尋找心跳的漫漫長路上,誰不是赤腳行走的孩子?——我們踉蹌前行,所尋覓的,無非是一點體溫,一聲呼吸,一個無需言語便彼此懂得的靜默存在。汪曾祺在《家人閑坐,燈火可親》中描繪的生活,家人圍坐,燈火溫暖,沒有驚天動地,只有平凡日子里的陪伴與愛意 ,卻讓人在喧囂塵世中找到心靈的寧靜港灣。 ![]()
顧城曾寫:“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此般境界,大約就是“陪伴”二字最純然的模樣。就像此刻,世界很靜,時光很慢,我們躺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此刻,窗外的路燈一盞盞熄滅,天光一寸寸亮起。在這新一天的曙光里,愿我們都能珍視身邊的陪伴,在愛里尋得內心的安靜。 插圖/作者提供 ![]() 郭建華: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一小學教師,閑暇之余常與書為友。在眾生的軌跡里,觸摸萬千種生活的溫度,給自己以安頓。“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愿以筆為色,暈染人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