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柱猶存。遺跡成陳。到如今、已過千春。沅湘古鎮,楚蜀通津??幢滩M,青山合,白云屯。 河流跌宕,瀑布沖奔。群樓外、永日氤氳。長階石板,光滑無塵。認街頭店,門邊畫,影中人。 六月赤晴的上午,暑氣蒸騰。告別了武陵源,特意不走高速,沿著這條352國道上的“最美鄉村道路”開到芙蓉鎮,飽覽湘西的崇山峻嶺與田園風光。芙蓉鎮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原名王村,曾是土司王的行宮,擁有兩千多年歷史,因電影《芙蓉鎮》在此取景拍攝而改名。 ![]() ![]() ![]() ![]() ![]() ![]() ![]() ![]() ![]() ![]() ![]() ![]() ![]() 近午的烈日白晃晃地砸在青石板上,蒸得人脊背發燙。土王橋橫臥溪口,朱漆橋身蟠龍盤踞,恍若土司時代遺落的符節。過橋是一溜的仿古建筑,大多開設客棧,風情濃郁,風格鮮明。大體不離土家和電影的元素。轉個彎,對面一道飛瀑自崖頂奔瀉,碎玉崩雪般跌入酉水,水霧彌散處虹影隱約——這便是世人所謂“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了。 ![]() ![]() ![]() ![]() ![]() 沿石階下到溪岸,瀑布真容漸顯。崖壁高數十丈,苔痕斑駁如青銅古器,激流自罅隙間掙脫,竟將古鎮生生劈作兩半。瀑旁吊腳樓群貼崖聳立,家家戶戶都能在自家觀瀑聽濤。瀑布后面開通石徑,游人可貼崖穿行。鉆入水簾,但見萬斛銀珠自頭頂崩落,在石凹處積成碧潭。太陽照在水霧上,幻化出絢麗的彩虹。 芙蓉鎮位于酉水之濱,距縣城51公里。原為西漢酉陽縣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達洞庭,自古為永順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稱。享有酉陽雄鎮、湘西“四大名鎮”、“小南京”之美譽。蒼蒼崖壁上,落款為唐寅的四個大字仍在,據說當年唐伯虎確曾旅經此處,受到土王的招待;而眾多的摩崖石刻,也見證著當時的繁華。 ![]() ![]() ![]() 出得水簾洞,穿過水上長廊,酉水河豁然眼前。碼頭石階已磨出凹痕,可以想見當年舟楫如梭、商賈負簍攀行的盛景。沈從文筆下“山水木石最美麗清奇的碼頭”,明清時期的舟楫水利之便而繁盛,后因時代的變遷,下游興建水電站切斷航道,熱鬧的碼頭已經冷清多年,如今唯余三兩畫舫泊在,是旅游業興起后的產物。河面偶爾有一兩艘小型鐵殼船駛過,依稀看到百年前的風光。 ![]() ![]() ![]() 芙蓉鎮依山而建,鱗次櫛比的吊腳樓,從河岸依次鋪開,把它們串起來的,是五里石板街。石板街的兩側高低錯落地擠著各類商鋪。鎮區內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處處透著淳厚古樸的土家族民風民俗。 如今的五里石板街又重新興起,兩側商鋪林立,民族服飾、竹編工藝品、首飾店、小吃店等把古街裝點得琳瑯滿目。土家臘肉、永順酸菜、小河蝦等農特產品,讓古街活色生香,為古鎮增添了不少人間煙火氣。 ![]() ![]() ![]() ![]() ![]() 往期回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