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學期,本人蒙校領導信任再次執掌初中語文教研室,愿庶竭駑鈍以報眾恩。 本教研室將本著“我們是一家人”的原則開展工作,努力建設和諧備課組、和諧教研室,爭取做到高初中協調發展、與其他學科齊頭并進、與其他集團校共同向前。 本教研室堅決執行學校新制定的大政方針,堅持“以育人為目標,以促進教師成長為本,長期堅持常規及創新教學教研活動的開展”。 這些年語文教育先后經歷了海量閱讀、群文閱讀、大單元、大概念、大情境、任務群、單元整體設計、跨學科學習、教學評一體化、AI賦能……各種理念、多樣概念,層出不窮,你方唱罷我登場,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甚至心神大亂: 我們到底是該弄群文還是整單篇呢? 我們非要在不是以大概念編排的單元中硬摳一個高大上的大概念來嗎? 要強行進行單元整體設計嗎?那些旁逸斜出的古詩文怎么辦? 有必要每堂課都弄個情境嗎?某名師說:課文本身就是情境,何必自己弄?我們弄的真情境還是假情境?是和諧自然的情境還是尷尬難受的情境? 學生喜歡完成任務嗎?還是以群的形式出現的,能不能寓教于樂于無形呢? 非要將充滿文學味的文本做思辨性解讀嗎? 非要在說明文中硬上價值嗎? 不同學科出現在同一課堂固然令學生興奮,但它真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嗎? 是不是每一堂課都要搞教學評一體化? AI能賦能,但我們愿意被它搶飯碗嗎?當然不愿意。是拒絕、抵擋還是順勢而為,順水推舟,借他山之石呢? …… 另一方面,應試教育越演越烈,分數越卷越高,大家的負擔與壓力越來越大。 面對這樣的語文亂世,我能有什么招?我能做什么? 我們的策略是: 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于單篇,用適宜的方法教語文。 我覺得語文課不僅要有執教者立場,還在要有文本意識、生本位思想,不尊重學生與文本的教學不應該稱之為好的教學。 立足于單篇,注重語文知識能力與素養的訓練,采用適宜的方法,不拘泥,也不隨心所欲,尊重規律,注重學理,講求科學,不回避矛盾,不繞行困難,不急功近利,堅持長期主義,爭取厚積而薄發。 本教研室本學期的重點工作之一是把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堅決執行學校“五有”(有研究主題,有討論碰撞,有共識形成,有材料呈現,有成果落地)“五備”(備學生學情,備教材教輔,備課堂生成,備作業布置,備試題命制)以及“十方針”的要求。 本教研室面臨新教師多的特點,培養新教師解決教師的梯隊問題是重中之重。特制訂如下培養計劃: 措施一:請進來。盡我所能地把更多的專家請進來給予我們更全面的指導。 措施二:走出去。爭取把更多的年輕人送出去進行更廣泛的培訓學習。 措施三:加強老帶新的管理。通過制度鼓勵讓有經驗的老教師給予年輕人更多更有效的指導等等。 六年教齡以下教師要求入群,其他小伙伴歡迎入群,目前已入群22人,約占全組成員的一半。定期定點開展活動,每月一主題,或解讀一文本或學習一教學設計或探討一語文現象……要求相關教師認真學習、討論、交流并形成文字總結,分享學習體會,在相關平臺予以展示,持之以恒,從而實現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 具體工作: …… 我這匹老馬俯身把兩條后腿腳踏實地蹬著低處素質的硬底子上,而將兩只前蹄搭在前方的山崖之上,心甘情愿做大家渡河上山之橋,一座飽經風雨的橋,風雨廊橋,供小伙伴們臨時歇腳,終有一天他們會過橋遠行去追尋更加璀璨的陽光與彩虹的。說人話就是:就是全力做好傳幫帶工作。 我會盡我所能地為大家創造更好的成長土壤,構建更好的成長空間,搭建更好的成長平臺。爭取讓大家成長更快,進步更大! 一旦有年輕人出來做事了,我立刻讓賢!我只是濫竽充數的看守“內閣”而已。 希望這一天越早到來越好,那是學校之大幸,亦是我個人之大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