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江江網上沖浪的時候,刷到了個新聞,說是: 中國人在沙漠里放了10萬頭黑豬,解決了世界級治沙難題。
說實話,這話題選的好呀,每一個詞都踩在了流量的G點上了。 中國人治沙,用的黑豬(在很多人印象中,黑豬就是國產最強豬種),還是解決世界性問題,這組合拳打出來,一股“中國人牛逼,老祖宗智慧頂呱呱”的自豪感瞬間就能點燃屏幕前的你我。 這故事聽起來就像是武俠小說里的“掃地僧”,用最樸素的工具,解決了最頂級的難題。 網友們也都嗨起來了。 說實話,誰能抵擋住這樣的誘惑呢? 所以,江江也毫無懸念地點進去看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在這些故事的描述里,養豬治沙已經不是新鮮活了,而是早在2013年就被發現的老套路。 養的這種豬就更神奇了,人家在沙漠里生活的時候,就像竊格瓦拉回看守所,超喜歡在里面的。 而且,豬豬還本領高強,每天能在50米的超大活動空間里撒潑打滾,一抬腿就能越過1.4米高的柵欄。 因為豬豬天生就喜歡拱地,所以,一天下來,就能把5平米的硬沙層,拱得像剛翻好的東北黑土地。
然后,只要給豬豬的飯里摻上草籽,又能把沒消化的種子拉到沙子里,直接究極進化成無情的播種機器。 豬糞發酵完又是上等的有機肥,豬尿一滲透,水分還有了。 用嘴拱地-用屎種地-拿糞施肥-拿尿灌溉-生成的作物再當飼料,形成一個完美的生態閉環,純純的生物永動機。 正當我準備一鍵三連,然后轉發朋友圈的時候,我發現事情并不簡單。 因為哥們真了解過養豬,所以知道這有點不對呀。 被豬拱過的地別說成綠洲了,能剩根豌豆芽都算老豬累了,給我豬哥惹急了,樹根都撅了才是正常操作,靠豬拱土種樹真的現實嗎? 不僅如此,我們在網上多瞅了兩眼,結果發現,除了養豬治沙,還流傳著養羊治沙、養兔治沙、養牛治沙、養鴨治沙。。。
最詭異的是,這些治沙項目的說法,幾乎都是一個模板出來,動物拱沙層,植物養動物,動物糞肥田,沙漠變綠洲。。。 那么問題來了,治沙真就這么簡單,派只動物過去就行? 我們簡單研究了下,發現這個動物治沙,聽起來很美好,但基本就是個“生態童話”。 養動物可以治沙嗎?如治。 說白了,治沙成功,和養豬養羊養兔子的關系,就像你考試考了100分,和你用的那根筆是什么牌子一樣,有點關系,但不大。 所謂的黑豬治沙、養兔治沙、養羊治沙,本質其實是一個以經濟發展帶動生態治理的商業模式。
首先,和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些營銷號的文章說的不一樣,所謂的豬、兔等生物喜歡拱土啥的習性,可以把沙土弄松軟,沙漠變良田,幾乎是整個環節里,最微不足道的一個小點。 因為無論養的是什么動物,都不是在外面圈養,而是用籠、舍、棚進行集中飼養。 你想啊,畢竟還是在沙漠里養殖,因為天氣問題,總歸要想辦法省著點用水的吧,哪能讓這些動物在外面撒歡呢。 所以,盡管養豬利用的是耐熱的紅山豬、養兔子用的是適合沙漠環境生存的獺兔。。。 但在養殖技術上,還得做一些相應的改進。 比如養豬,就得用上全漏縫地板,配合智能噴霧降溫技術,大幅降低養豬所需的用水量。 而在這些環節里跟治沙幾乎沒有半毛錢關系,全都是在想著辦法在沙漠里養好這些動物。 所以,說到底,治沙靠的還是人。
既然要讓人去治沙,總不能每天800里加急抽調過去吧,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人在沙漠里或者邊上生活下來,這樣進行草方格治沙等等手段,就能派上用場了。 那在沙漠這種鳥不拉屎狗不理的地方,怎么才能說服大家去住呢? 當然是用最純粹的錢,比如種點高價值作物、養點高收益動物,這也就是為什么網上傳出了養豬治沙、養兔治沙之類的流言。 如果把這些復雜的政企人全方位共同付出的努力,簡單粗暴地概括為“養豬治沙”、“養兔治沙”,雖然非常符合我們對高手在民間式傳聞的喜愛,卻反而讓我們忽略了治沙真正的核心和難度。 其實,相較于養豬治沙,現在真正比較出圈的硬核治沙模式,是光伏治沙。
大家都知道,沙漠地區一般日照都挺給勁的,所以大規模鋪設光伏板,光靠發電就能帶來一筆不錯的收益。 而光伏板也約等于一把巨大的遮陽傘,降低地表溫度、減少土壤水分蒸發的同時,光伏板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風速,讓沙土沒那么容易被吹走,也就給光伏板下的植物有了生長環境。 最關鍵的是,光伏板還有定期清洗的需求,這部分水資源與其白白浪費,還不如在板下種點作物。 這么一來,有了農作物,就相當于就地取材制作飼料,也就可以養殖牛羊雞豬兔等等生物。 歸根結底,在治沙這場硬仗里,從來就沒有什么僅憑一招一式就能克敵制勝的掃地僧。 如果大家都覺得治沙不就養養豬鴨兔羊就能解決了,那么對那些真正面朝黃沙背朝天的治沙英雄,對那些為治沙、防沙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的集體來說,都是一種不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