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清早的熱搜,又被第17代水果手機的各種爆料霸榜了。 營銷號們對著它的尺寸、顏色、性能、續航等等發表了不少長篇大論,卻鮮少有人提及價格。 時間往后倒退幾年,水果手機的價格還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畢竟當時的萬元機并不多。 相比國產的千元機,確實不便宜。 雖然平時在工作室拍攝,用的都是某果或者專業的相機,但村姑陳私底下也嘗試過不少國產機,各個價位的都有,當備用機來使。 從兩三千的入門款,到五六千的旗艦款,不同價位的手機之間,有著實實在在的差距。 便宜手機的芯片不那么好,天氣一熱打開相機都容易卡頓。 而貴一點的手機,無論是運行速度、拍攝效果,又或是其他方面,都要優秀不少。 一分錢一分貨,這沒什么好說的。 就像每天都要喝的茶葉,雖說“茶無上品,適口為珍”,但價格不同,茶葉之間的優與劣也尤為明顯。 經常有茶友來問,某個價位能買到什么樣的茶葉。 今日,便來一起和茶友們聊聊,分別用300元、500元、1000元的預算買茶,都能有什么選擇。 《2》 三百元預算:基礎的口糧茶。 如果預算在三百元左右一斤,只能買到最基礎的口糧茶。 口糧茶不會有什么響亮的名號,也可能沒有精致的包裝和加工,但日常飲用還是可以的。 譬如白茶中的壽眉,就是這個價位中不錯的選擇。 但這個價位,通常只能買到普通產區的壽眉。 它們或許不像高山白茶那般香氣高揚、茶湯稠潤,但依舊擁有白茶的基本特質,香氣清新、滋味清甜。 用這個預算選茶葉,最重要的是務實。 選茶時一定要保持理性,避開那些名優茶和老茶,比如白毫銀針、金駿眉、西湖龍井、以及各種高年份的老白茶。 這些茶葉的茶青成本就遠不止300元,用300元就能輕松入手的,基本可以斷定是假貨,或者是品質極差的劣質茶。 沒有茶商愿意做虧本生意,這些名氣很大卻賣得很便宜的茶,背后一定有問題。 就拿老白茶來說,簡直是做舊茶泛濫的重災區。 電商平臺上那些號稱“七年陳”、“十年陳”的老白茶,一餅只賣幾十塊的早已經泛濫成災。 但真正在倉庫中存放了十年的老白茶,光是恒溫控濕的設備的電費,都不止幾十塊了。 能賣到這個價格的,只可能是通過渥堆等手段,做舊出來的茶。 太便宜的茶,品質低下,壓根沒有多少品飲價值,喝了對身體也沒好處。 所以,在300元的價位選茶,最好不要追求名氣和年份,只買些樸實無華的口糧茶,有時反而能收獲意外之喜。 《3》 五百元預算:性價比之選。 如果把預算提高到五百元左右,選擇面能拓寬不少。 在這個價位,比較推薦茶友們入手各類工夫紅茶。 紅茶的產量大,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工藝也相當成熟,所以性價比普遍較高。 五百元,已經能買到品質不錯的工夫紅茶了,比如咱們福建的白琳工夫、坦洋工夫等。 正宗的金駿眉,原料品質高、產量少,斤價高達五位數,絕不是五百元能拿下的。 而工夫紅茶雖然不如金駿眉名聲在外,但好在做工扎實、茶湯香甜潤滑,完全可以滿足日常喝茶的需求。 恰好近來入秋,天氣轉涼,喝上一杯溫熱的紅茶,全身都能溫暖起來。 全發酵的紅茶刺激性相對較低,蜜香、花果香很討喜,滋味甜潤,即便是從來不喝茶的人,也能輕松接受。 五百元的預算,也沒必要追求名氣,不如找些實實在在的好茶。 這個價位的紅茶,是高性價比的代表,無論是平時自己喝,還是用來招待不怎么喝茶的客人,都綽綽有余。 《4》 千元預算:高端茶葉入門。 當預算提到到一千元時,我們就能買到相對高端的茶葉了。 千元之內,尤其推薦高山白牡丹。 白茶中的白牡丹,采摘時間介于白毫銀針和壽眉之間,因此有著“兼美”的個性。 白牡丹中,既能喝到白毫銀針的鮮爽,又能喝到壽眉的鮮醇,滋味層次豐富。 尤其是產自太姥高山的白牡丹,因為產區環境好,終年云霧繚繞,光照柔和,茶葉積累了豐厚的內質,所以香氣更高揚,滋味更淳和,回甘也更持久。 今年的一級白牡丹《冷噙香》就是這么一款優質高山白茶。 清冷是它的代名詞,揭蓋聞香,你能聞到太姥山間清泉的清冽、茶園周圍林木的清芬,和隱約的花香。 湯水如玉璧般溫潤、絲緞般柔軟,滋味也是清甜可人的,喝過便被它勾了魂。 不過千元的價格,便能收獲飽滿的品飲體驗。 或許,有茶友想問,那一千元,能買到白毫銀針嗎? 答案是,能,但肯定買不了一斤。 實話說,這個預算,大概只能買到一小罐的白毫銀針,買不了太多。 普通的白毫銀針,斤價通常在兩千元左右,而優質的高山銀針、荒野銀針,價格只會更高。 因此,一千元左右的預算,只夠買到嘗鮮的分量。 其實,這個價位已經能買到很多品質不錯的茶葉,只要茶友們保持理性,找靠譜的渠道,一般都不太容易踩坑。 《5》 說了這么多,其實村姑陳最想表達的是:無論預算幾何,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好茶。 只要不貪小便宜、不盲目追求名氣,三百有三百的喝法,一千也有一千的選擇。 當然,別忘了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那些遠低于市場價的茶葉,基本都存在質量問題。 茶友們買茶時,多看多比較,在合理的價位內選擇信譽好的商家,能少走不少彎路。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6000多篇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