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欣賞一幅隸書作品的時候,究竟要怎么去看?是看它的筆畫是否寫得到位,還是看字形是否美觀?對于這個問題,一位書法家則說,欣賞隸書作品的時候,并不能說是字形好看,還是筆畫到位,而是要把氣象、意境的欣賞放在首位。那么,什么是氣象,什么又是意境?其實,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字背后所承載的文化信息。 上面這幅隸書作品,是全國書法展上的一幅入展作品,從表面上看,這種隸書風格自然,寫得非常隨意,讓人看后,不禁覺得即使是一個外行,也能寫出同樣水平的隸書作品,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幅隸書作品,雖然看起來很是隨意,就像是作者隨手所寫,并沒有用心去創作一樣,然而,它背后卻有著深厚的書法功底和文化修養。 一是作品的取法。任何有功力的書法作品,其實都是在取法上下了很多功夫,如果說一個人沒有在臨古不古方面下過 二是以隸為主,兼收篆書,融合相互。在隸書的創作中,人們為了表達高古之意,往往會把取法的起點放得更高,有許多人為了避開東漢隸書的成熟書風,因此,便在秦隸與西漢隸書那里下了很多功夫,因為這個時期的隸書,既有篆意,也有隸意,如《秦詔版》便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它既有高古之氣,也有書寫意味,用這些風格的作品更容易創作出具有高古之氣的特點,這幅作品便有這方面的意思表達。 三是突出氣象特點。書法表現其風格的時候,往往看重的并不是它的字形問題,而是在字形背后所表達的某種氣象。就此作來說,它的氣象便是一種更加高古的氣象,就是因為它的取法較為久遠,因此,其高古之氣便會撲面而來。我們注意到,作者在創作時的用筆方法更是表現了這種書風的氣息,從起筆、行筆到收筆,每個筆畫都做到了細致周到,與書風的形成相得益彰。 總體來說,這類篆隸風格的作品,在創作時要注意三點,一是取法問題,為了表現書法上的高古之氣,就要從取法上做起,要把久遠一點的書風作為出發點。二是書法的氣象表達,想要表現某種氣象,依然要把作品的字形風格表現出來,使得氣象生動。三是書寫時的用筆方法,雖然篆隸書法的用筆相對簡單,想書寫時的速度、用筆卻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和要求。 對于上面這幅書法作品,大家覺得如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觀點,一起討論。但也有人說,如果把這種字形不好看的隸書作品讓它們入展,這是對書法的一種錯誤引導,會讓書法愛好者在學習書法中產生一些誤區,對于這個觀點,大家是如何看待的?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或許你的觀點,會讓書法在清流中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