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咽炎、膽囊炎、肺炎這三類炎癥較為常見,常常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困擾。中醫治療這些炎癥有著獨特的優勢,通過辨證論治,合理選用中成藥,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效果。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這三類炎癥對應的中成藥該如何選擇。 咽炎:咽部不適的“緩解良方” 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組織的炎癥,常表現為咽部干癢、疼痛、有異物感、咳嗽等癥狀。從中醫角度來看,咽炎多與肺、胃、腎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可分為多種證型,常見的有肺胃熱盛型和陰虛火旺型。 肺胃熱盛型:主要癥狀為咽部紅腫疼痛、吞咽困難、發熱、口渴、口臭、大便干結等。針對此型,可選用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其主要成分有蒲公英、板藍根、苦地丁、黃芩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的功效?,F代藥理研究表明,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對多種細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能有效減輕咽部炎癥反應。 陰虛火旺型:癥狀以咽干口燥、咽部微痛、干咳少痰、手足心熱、舌紅少苔等為主。這時,咽炎片較為適用。咽炎片由玄參、百部(制)、天冬、牡丹皮、麥冬等組成,能養陰潤肺、清熱解毒、清利咽喉、鎮咳止癢。 膽囊炎:膽囊健康的“呵護助手” 膽囊炎是由膽結石、膽囊管炎癥水腫、蛔蟲等原因使膽囊管阻塞,膽汁淤積濃縮,刺激膽囊引起的化學性炎癥,可繼發細菌感染。患者通常會出現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不適,可放射到右肩背部,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中醫將膽囊炎歸為“脅痛”“膽脹”等范疇,多因肝膽濕熱、肝郁氣滯等所致。 肝膽濕熱型:主要表現為右側脅肋部脹痛、口苦、惡心、嘔吐、厭油膩、小便黃赤等。消炎利膽片是治療此型膽囊炎的常用中成藥。它由穿心蓮、溪黃草、苦木等組成,具有清熱、祛濕、利膽的功效。可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減輕膽囊炎癥。 肝郁氣滯型:癥狀有右上腹隱痛或脹痛,疼痛常隨情緒波動而增減,伴有胸悶、噯氣、腹脹等。膽舒膠囊能疏肝理氣、利膽,適用于此型。其主要成分薄荷素油,可有效緩解膽囊疼痛和不適。 肺炎:肺部炎癥的“調理之選” 肺炎是肺部的炎癥性疾病,常見癥狀包括發熱、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等。中醫認為肺炎多因外感邪氣,侵襲肺臟,導致肺氣失宣、痰熱壅肺等。臨床常見的證型有風熱犯肺型和痰熱壅肺型。 風熱犯肺型:表現為發熱、咳嗽、咳痰黃稠、口干咽痛、流黃涕等。銀翹解毒丸對此有較好療效。其成分有金銀花、連翹、薄荷、荊芥、淡豆豉等,能辛涼解表、清熱解毒。服用時,用蘆根湯或溫開水送服。 痰熱壅肺型:主要癥狀為高熱、咳嗽、咯痰量多、色黃質稠、呼吸氣促、胸膈滿悶等。可選用清肺消炎丸,它由麻黃、石膏、地龍、牛蒡子、葶藶子等組成,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藥的使用需辨證準確。在選用中成藥治療上述炎癥時,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進行全面檢查和規范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同時,在服藥期間,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促進身體康復。 |
|
來自: 空谷幽蘭80 > 《消除炎癥,逆轉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