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書評 #理論 佳作分享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索緒爾 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 孫晨 文章來源 《外語研究》 2025年第4期 00 摘要 價值是索緒爾提出的兩個語言定義中的核心術語之一,且被索緒爾賦予了比符號更加重要的地位。然而,時至今日,距1916年法文版《普通語言學教程》出版已一百余年,學界雖早已認識到價值的重要性,并已發表許多篇相關論文,但對價值本質的認識仍模糊不清。本文通過探討符號是什么,索緒爾為何提出符號,價值是什么,索緒爾為何提出價值等四個問題,來解答當前價值研究中存在的三個主要問題。研究結果表明價值是符項間,即存在關系的符號間的聲音印象差異和概念差異的結合;符號與價值的關系在于符號是價值的第二產物;索緒爾之所以提出符號與價值兩個核心術語的原因在于符號是提出符項的基礎,而價值又與符項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關鍵詞:索緒爾,符號,價值,符項,差異 01 引言 索緒爾是語言學研究史上名副其實的大師。劉潤清(2013:111)評論道:“自從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問世之后,幾乎一切語言學研究都沿著他指出的方向探索、前進。”而這樣一位語言學大師對自己的研究對象——語言(langue)下過兩個定義:“語言是一個表達觀念(idée)的符號(signe)系統”(Saussure1995:33);“語言是一個純粹的價值(valeur)系統,只取決于其符項(terme)的暫時狀態”(ibid.:116)。比起第一個定義的核心術語——符號,索緒爾對第二個定義的核心術語——價值賦予了在語言學研究中更加重要的位置。Saussure(1993:139)指出:“如果我們現在回到所指(signifié)和能指(signifiant)的圖示,會發現它無疑是合理的存在,但僅僅是價值的第二產物,因為能指與所指通過確定的價值建立關系。”所指和能指的圖示即符號的圖示,由此可知索緒爾認為符號是價值的第二產物,價值在語言定義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洞悉索緒爾對語言本質的看法必須從理解索緒爾提出的價值開始。 毫無疑問,價值在索緒爾語言學思想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否則不會成為索緒爾提出的兩個語言定義中較核心的術語。對此,國內許多學者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例如:索振羽(1983)認為,語言價值理論是索緒爾語言學理論的核心,對現代語言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戚雨村(2001)認為,價值理論是索緒爾語言學說中最有生命力的精粹部分,像一條紅線貫穿于他的整個語言學理論;馬壯寰(2004)認為,語言價值是索緒爾在創立共時語言學時提出并強調的一個重要理論問題;肖婭曼和黃玉順(2009)認為,“價值系統語言觀”是索緒爾提出的最為深刻而光輝的語言學思想。 然而,時至今日,距1916年法文版《普通語言學教程》出版已一百余年,學界雖已認識到價值的重要性,但對價值本質的認識仍模糊不清。在國內有關索緒爾價值研究的代表性文獻中,作者幾乎皆未認識到價值的本質。索振羽(1983)探討了語言學中為何要引進“價值”這個概念及語言為什么是一個純粹價值的系統兩個重要問題,但并未回答價值究竟是什么;肖婭曼(1993)認為,價值是符號與符號的關系,但沒有指明是什么關系,因此亦未明白價值究竟是什么;戚雨村(2001)認為,索緒爾給語言下的兩個定義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但未回答兩個定義如何密切相關及索緒爾為何提出兩個語言定義;鮑貴和王立非(2002)認為,價值是作為符號的語言的本質,語言是有關價值的符號系統;徐思益(2006)認為,價值貫穿于整個語言符號系統。戚雨村、鮑貴、王立非和徐思益四位學者未對價值與符號的關系即兩種語言定義的關系做深入研究。張紹杰和王克非(1997)認為,由于語言符號在聲音和概念之間建立起任意的聯系或配接(marriage),因而產生了語言的價值;馬壯寰(2004)認為,聲音和概念只有相結合才能劃分出語言單位,才有可能在橫向組合、縱向聚合的關系中顯現出差異和對立,進而產生價值;張紹杰(2013)認為,語言符號系統通過符號之間關系機制的運行規律使符號產生價值或意義。以上觀點皆認為價值產生于符號,顯然與索緒爾本人觀點——符號是價值的第二產物相悖。肖婭曼(2015)認為,索緒爾理論深層是符號價值系統理論,符號這一術語古已有之,索緒爾把它改造成為價值系統理論的基本單位;夏登山和藍純(2016)認為,符號的價值純粹來自差別。然而,他們未注意到索緒爾為探討價值專門提出了新的語言單位術語——符項。準確來說,符項與價值是同一層級的,符號是價值的第二產物,應表達為符項的價值而不是符號的價值,符號并不是價值的基本單位。 綜上,索緒爾符項價值的研究存在以下問題:不明白價值究竟是什么,不清楚索緒爾提出的符號與價值有何關系,不知悉索緒爾為何提出符號與價值兩個核心術語,未認識到符號是價值的第二產物及索緒爾為了探討價值提出了新的語言單位——符項。針對以上問題,本文通過探討符號是什么,索緒爾為何提出符號,價值是什么,索緒爾為何提出價值等四個問題來作出解答。 02 符號定義及索緒爾提出符號的原因 Saussure(1995:100)說:“符號是能指(signifiant)和所指(signifié)的連接,且此連接是任意的。”因為能指代替的是聲音印象(image-acoustique),所指代替的是概念(concept),因此符號是聲音印象和概念的連接,且此連接是任意的。索緒爾對符號的定義非常明確,但是學界對符號的提出仍存在疑惑,比如符號為何是聲音印象和概念的連接,索緒爾為何在論述自己思想時較多使用了詞而不是符號。解答這些疑問,理解索緒爾新的單位術語需要詳細探討其提出符號的原因。然而,研究索緒爾符項價值的相關文獻中幾乎未涉及此問題,并且研究索緒爾語言學思想的其他文獻中也同樣幾乎沒有探討過此問題。而實際上索緒爾在講授普通語言學過程中詳細論證了他為何提出新的語言單位術語——符號,更重要的是,理解索緒爾為何提出符號是理解價值本質的基礎。 “詞”(mot)在索緒爾的著作中,如《普通語言學教程》《第三次普通語言學教程》《普通語言學手稿》中高頻出現,從而影響了學界對索緒爾語言學思想的理解,但詞并非索緒爾認可的語言單位。Saussure(ibid.:97-98)指出:“語言單位是一個雙面實體,由兩部分結合而成,語言符號連接的正是此兩部分——概念和聲音印象。”由此可知,索緒爾認為符號才是語言的基本單位。那么,索緒爾在表述其語言學思想時為何高頻使用“詞”呢?Saussure(ibid.:158)說:“詞并非與語言單位的定義完全一致,但至少與語言單位大致相似且具有存在具體的優勢,因此我們應把詞作為共時系統中真實單位的等同樣本。”由此可知,索緒爾因為“詞”的存在是有形的、具體的(concrète),所以在其著作中高頻使用了“詞”來指代語言單位。但“詞”并非語言單位,符號才是真實的語言單位,那么索緒爾為何提出符號作為語言單位呢? 索緒爾首先從反對混淆書面符號與口語符號開始論述為何要提出符號。Saussure(1993:3)在批評語文學和比較語言學研究階段的觀點時說:“從研究的角度來看,語文學和比較語言學階段共同面臨的最大錯誤之一是二者始終奴性地依賴字母與書面語,始終沒有清楚地區分真實口語和它的書面符號,這是因為研究者混淆了書面詞與口語詞,導致書面符號與口語符號這兩種毫無關系卻相互疊加的符號系統被混于一體。”然后,索緒爾指出研究者之所以依賴書面語、混淆書面符號與口語符號,是因為書面語更加穩固、更被重視。Saussure(ibid.:41)分析道:“第一個原因是由文字形成的詞的印象是永久的、穩固的,因此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第二個原因是大多數人更傾向于視覺印象(impressionvisuelle)而不是聲音印象(impressionacoustique),因為前者穩定、看得見、摸得著,似乎是有血有肉的實體,然而回聲一旦停止,話語更仿佛逐漸消失、無法捕捉;第三個原因在于我們不得不重視文字及所有組成書面語的一切,例如所有文學語言都通過書籍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是通過口口相傳獲得自己的存在。”接著索緒爾指出對書面語的依賴、混淆兩種符號的后果是人們偏離了對語言本質的正確認識。Saussure(ibid.:47)在描述人們對語言本質的錯誤認識時說:“'發音’一詞改變了文字與語言間合理、真實的關系,說一個聲音應如此發音,即在表達把文字印象作為基礎,我們不應該說'oi應發音為wa’,如此仿佛oi是已規定好的某種事物,有某種存在的名義,相反,我們應該說'wa被書寫為oi’(在詞oiseau中聲音wa由兩個字母oi代表)。”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索緒爾認為書面語穩固的特征導致了人們對其依賴,人們對其依賴又導致了書面符號與口語符號的地位本末倒置,以致無法認識到語言的本質。若要認識到語言的本質,必須厘清書面符號和口語符號的關系、明晰二者在語言中的地位。那么二者究竟是什么關系呢?誰的存在更加重要呢?Saussure(ibid.:41)說:“除非與文字區別開來,否則語言仍是一個不確定的對象,語言與文字是兩種符號系統,其中一種的唯一功能是代表另一種符號系統。”Saussure(ibid.:71)繼續說:“必須補充的是,語言中只有聲音印象,但聽覺印象可轉化成固定印象———視覺印象,這對于言語行為是不可能的。”由此可以推斷,書面符號即視覺印象代表的是語言中的聲音印象,即語言符號的連接之一。 關于為何認為語言的本質是概念和聲音印象的連接,Saussure(ibid.:9)說出了非常關鍵的一句話:“所有社會都有一個相同的現象——人們為了各種各樣的目的建立起可直接喚起概念的符號系統,很明顯,語言就是一個如此的符號系統且是其中最重要的符號系統。”我們可以注意到關鍵字眼——“直接喚起概念”,而索緒爾提出的符號正是如此的符號系統單位——聲音印象直接喚起概念。概念作為語言意義的單位,對理解諸多語言學家、語言哲學家所關注的意義從何而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視覺印象、文字、書面符號喚起的都只是聲音印象,并不是索緒爾的研究單位——語言符號的組成部分。Saussure(ibid.:7-8)論述道:“事實上,概念與聲音符號的連接足以構成整個語言,聲音印象與概念的連接才是語言的本質所在,聲音印象指的是聲音在大腦中留下的潛在印象。”通過索緒爾的解釋,語言的真實面貌終于再現:語言符號是概念與聲音印象的連接,而不是概念與視覺印象的連接,視覺印象喚起的只是符號的聲音印象而并不是真實語言的組成部分,因為直接喚起概念的是聲音印象(見圖1)。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綜上所述,索緒爾提出“符號”這個新術語來替代詞這個舊術語的根本和核心原因在于,如果要認識語言單位究竟是什么,就需要清楚區分書面符號(視覺印象)與語言符號的關系。否則,對書面符號的依賴只會對認清語言的本質造成干擾,亦無法認清語言的研究對象究竟是什么。語言首先是一個符號系統,符號的本質特征是聲音印象或者視覺印象可直接喚起概念。就語言單位而言,在語言符號中聲音印象可直接喚起概念而不是視覺印象可直接喚起概念。視覺印象是書面符號通過眼睛在大腦留下的印象,與聲音印象的關系是可喚起聲音印象。語言單位——符號是概念與聲音印象的連接,而不是概念與視覺印象的連接。 03 價值的定義及索緒爾提出價值的原因 索緒爾在認清語言本質之時提出了語言單位——符號,那么他為何又提出價值呢?首先,必須注意的是索緒爾在提出價值時更換了語言單位術語。Saussure(ibid.:133)說:“思考價值由什么構成首先有必要把詞看作系統的符項。”Saussure(ibid.:134)繼續說:“一旦我們把詞替換為符項,便意味著我們在考慮此詞與其他詞的關系(即考慮此詞與其他詞之間的相互聯系)。”從前文論述可知,索緒爾并非認為詞與語言單位的定義完全一致,之所以頻繁使用詞作為語言單位是因為詞的存在是有形的、具體的,而符號才是真實的語言單位。由此可推斷出,索緒爾認為思考價值由什么構成,首先有必要把符號替換為符項,因為符項暗含了符號與其他符號的關系。既然符項暗含了符號間的關系,因此準確來說terme應翻譯成符項,而不是詞項、語項。 Saussure(ibid.:128)進一步解釋道:“首先我們把詞看作一個系統的符項,因為語言中每個詞都與其他詞存在關系,或者更確切地說每個詞只有通過與其他詞的關系、借助于鄰近的詞才能存在。”我們由此可推斷出,索緒爾提出符項的根本原因在于符號不可能在語言系統中單獨存在,它必須通過與其他符號的關系才能存在。Saussure(ibid.:134)在解釋價值與符項的關系時說:“哪里存在符項,哪里就存在價值,價值的觀念暗含于符項的觀念,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價值與符項息息相關,價值產生于符號間存在的關系。 為了得到價值的概念,索緒爾提出了符項。除此之外,Saussure(ibid.:137-138)還提出了從另一個基礎得到價值的概念:“為了得到價值的概念,以上論述選擇從詞的系統開始而不是從孤立的詞開始,而我們本可以從另一個基礎開始得到價值的概念,即脫離語言后,我們思想的純粹概念群就像一種不成形的星云,一開始便無法區分任何概念,沒有預先存在的觀念,沒有不同的觀念預先存在,亦沒有為觀念預先存在的符號,同樣也不存在預先劃分的不同聲音單位,而二者間發生的語言事實將第一次產生確定的價值。”由此可知,確定的價值產生于語言事實,不能脫離語言。 通過以上論述可知,價值產生于符號間存在的關系,產生于語言事實。那么,價值究竟是什么呢?Saussure(ibid.:141)接著說:“我一直關注的價值可以通過另外一種原則表達——在語言中,即在一種語言狀態中,只有差異(différence),差異意味著在兩個正符項(termespositifs)間建立差異,但是語言中只有差異,沒有正符項,這是矛盾的真理。”因此,價值的概念既然來源于兩個正符項間建立的差異,那么如何理解兩個正符項間建立的差異呢?在解釋能指,即聲音印象間的差異時,Saussure(ibid.)舉例說:“捷克語中?ena(女性)及其復數所有格?en和先前存在的?ena(女性)及其復數所有格?enǔ完全運行地同樣好。這個例子讓我們看到只有能指的差異發揮作用——?enǔ有價值因為它不同于?ena;?en有價值因為它不同于?ena,因此只有差異存在,根本沒有正符項。”在解釋所指,即概念間的差異時,Saussure(1993:142)說:“同樣,對于所指也僅有差異,所指的差異決定于能指本質的差異,'將來’概念的存在多少依賴于語言符號中'將來’與其他時間概念的差異是否建立。”由索緒爾對能指差異和所指差異的論述可知,兩個正符項間建立的差異指的是兩個存在關系的符號間的聲音印象差異和概念差異。在解釋能指間和所指間的差異后,Saussure(ibid.)接著說:“因此,整個語言系統可以被看作聲音差異與思想差異的結合。”從前文可知,索緒爾認為語言是一個純粹的價值系統,只取決于其符項的暫時狀態。此時,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明白價值究竟是什么了。價值就是符項間,即存在關系的符號間的聲音印象差異和概念差異的結合(見圖2)。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簡言之,價值是差異的結合。因此,文獻中,如夏登山和藍純(2016)認為符號的價值純粹來自差別,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價值的本質所在。首先與價值相對應的語言單位是符項,即存在關系的符號,而不是符號;其次價值是差異的結合,“結合”二字非常重要,沒有結合便意味著聲音印象差異和概念差異之間沒有關系,仿佛可以各自存在,這是索緒爾非常反對的。Saussure(1993:79)說:“確定語言實體(entité)的首要條件是兩元素間結合的存在、保持,如果我們只考慮其中的一個元素、一部分,則立即偽造了一個語言單位,因為這一元素、一部分僅是一個抽象概念,而不再是一個實體,因此一定不能分離語言符號內的結合。”因此,認為價值純粹來自差別是不準確的。明白價值就是符項間,即存在關系的符號間的聲音印象差異和概念差異的結合對理解索緒爾用經濟學的比喻解釋價值具有重要意義。經濟學的比喻是諸多有關索緒爾符項價值的文獻中最常引用的,但是并沒有得到正確理解。文獻中一般皆關注到了比喻中的關鍵詞“交換”“比較”,認為語言符號中的聲音印象可與其不同的東西———觀念交換,并認為確定語言符號的價值必須讓此語言符號與其有關系的語言符號相比較,但并未理解比喻強調的是什么。Saussure(ibid.:135)在解釋語言學之外的價值時說:“在語言學之外,價值仿佛總是具有同樣的矛盾真理,由兩個因素決定,即第一,價值由一個可交換的不同事物決定,可標記為'↑’;第二,價值由一些可比較的相似事物決定,可標記為'?’。”因為價值就是存在關系的符號間的聲音印象差異和概念差異的結合,因此可標記為“↑”的第一個因素強調的便是聲音印象和概念的結合,二者的結合發生在一個符號中,因此索緒爾在比喻中用的量詞是“一個”;可標記為“?”的第二個因素強調的是存在關系的、可比較的符號間產生的聲音印象差異和概念差異,與一個符號存在關系的符號不止一個,因此索緒爾在比喻中用的量詞是“一些”。兩個因素綜合起來表達的便是價值是差異的結合,兩個關鍵詞“差異”和“結合”缺一不可。 此時,我們認識到價值是符項間聲音印象差異和概念差異的結合。那么,索緒爾究竟為何提出價值?Saussure(ibid.:139)說:“如果我們現在回到所指和能指的圖示,會發現它無疑是合理的存在,但僅僅是價值的第二產物,因為單獨的所指混合于一個無形的概念群,什么都不是,同樣單獨的能指也什么都不是。”所指和能指的圖示即符號的圖示(見圖3),此處索緒爾明確表達符號僅僅是價值的第二產物。Saussure(ibid.:141)繼續說:“嚴格地說,沒有符號存在,只有符號間的差異存在。”他再次道出只有價值存在,沒有單獨的符號存在。Saussure(ibid.:139)舉例說:“比如,我們發現在語言之前,cher自身并沒有cher這個概念,因此語言符號cher圖示雖然有用,但僅僅是一種表達法語中有一個特定價值cher的方式,這個價值通過與其他符項對立(opposition)從法語系統中劃分出來。”綜上,索緒爾認為符號僅是價值的第二產物,嚴格地說符號并不存在,語言中只有差異的結合———價值存在。價值才真實反映了語言的本質,符號只是認識價值的基礎,因此在提出符號后必須進一步提出價值。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04 結語 本文從索緒爾提出的兩個語言定義中的核心術語符號和價值出發,通過探討符號是什么,索緒爾為何提出符號,價值是什么,索緒爾為何提出價值等四個問題,回答了價值這一索緒爾重要語言學思想研究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即不明白價值究竟是什么,不清楚索緒爾提出的符號與價值有何關系,不知悉索緒爾為何提出符號與價值兩個核心術語。在此基礎上,本文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價值是符項間,即存在關系的符號間的聲音印象差異和概念差異的結合;第二,符號與價值的關系在于符號是價值的第二產物,沒有差異的結合便沒有符號的存在;第三,索緒爾之所以提出符號與價值兩個核心術語是因為符號是認識價值的基礎,索緒爾在認清符號本質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符項作為語言單位,并提出符項暗含了符號與其他符號的關系,因為價值與符項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產生于符號間存在的關系。 05 注釋及參考文獻 [1] 鮑貴,王立非. 2002. 對索緒爾語言系統價值觀的詮釋與思考[J]. 山東外語教學(3):11-13,16. [2 ] 劉潤清. 2013. 西方語言學流派[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 馬壯寰. 2004. 索緒爾的語言價值觀[J]. 當代語言學(4):350-356,380. [4] 戚雨村. 2001. 索緒爾符號價值理論[J]. 外語研究(2):5-9. [5] 索振羽. 1983. 德·索緒爾的語言價值理論[J].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123-129. [6] 夏登山,藍純. 2016. 索緒爾語言價值理論源考[J]. 外語教學與研究(3):335-343,478. [7] 肖婭曼. 1993. 索緒爾“價值”理論初探[J]. 社會科學研究(4):81-84. [8] 肖婭曼. 2015. 索緒爾符號“價值”系統理論在 21 世紀的發掘與超越——紀念《普通語言學教程》發表 100 周年[J].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5-18. [9] 肖婭曼,黃玉順. 2009. 語言何以是一個“純粹的價值系統”?——21 世紀語言學必須回答的一個重大問題[J].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5-10,157. [10] 徐思益. 2006. 論語言價值系統[J]. 語言與翻譯(2):3-10. [11] 張紹杰. 2013. 語言機制對任意性的限制:語言系統運行機理探究[J]. 外語學刊(4):15-19. [12] 張紹杰,王克非. 1997. 索緒爾兩個教程的比較與詮釋[J]. 外語教學與研究(3):28-35. [13] Saussure, F. 1993. Troisième 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1910-1911): d’après les Cahiers d’Emile Constantin[M]. Oxford: Pergamon. [14] Saussure, F. 1995. 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Edition CritiquePréparée par Tullio de Mauro[M]. Paris: Payot & Rivages. ∞ 本期編輯 視覺編輯丨王苑酈 ∞ |
|